成语语释义瞎想

陈祖益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so,最快更新陈祖益文集最新章节!

    一、口若悬河像两扇门,开关自如。开时,上顶天,下立地,气吞山河,置于人死地;闭时,滴水不漏,严封不动,死打乱缠,就连狗屁都不会放一个。一旦开口,有时满腹经纶,有时废话连篇,喋喋不休。狗也有一张口,张口咬人,闭口假寐。咬人总是血盆大口,专咬好人。恶人面前伸出长长的舌苔,那份亲热,难以言表。而对于那些无事生非,招惹是非的,总睁只眼、闭只眼,装作没有看见或者装蒜。人比狗棋高一着,金口一开,无往而不利,好的可以说成坏的,坏的可以说成好的,不论古今,不论中外,不在乎天地,不在乎伦理,在乎的是评说,错误?正确?见鬼去吧!人的口一封,玉牙藏匿,再好的话也套不出,再简单的事也难办。最可怕的是人的口一闭,犹如眼一闭一般,与死人有何区别,要想撬开口子,得到点什么,简直比登天还难,这样的歪主意奉劝还是别打为好。口若悬河的人,应该是学富五车的人。凡领导者总是深藏不露的。开口闭口骂娘的,是一些无知小人,披着羊皮的狼。

    二、照本宣科是指某些领导没有思想,不用创见,照着秘书写的稿子宣读。毛泽东曾经批评某些干部同志不会思想,照本宣科。可是,这个成语今天常常被部分领导套用,用得别扭,甚至不当。譬如,领导说老师课堂上照本宣科,笔者认为不妥。某些心胸狭窄,胸无点墨的领导同志认为老师不备课或者备好课也照着读,不允许老师这样教学。事实上,老师上课不可能像领导那样照着宣读讲稿。老师也不是本本主义,离开教本就无所适从。相反,老师认真备课,参阅参考,写出完整教案,课堂上严格组织教学,不是一成不变,总是适到而止,灵活运用,驾驭课堂艺术。课堂上不用教材的老师,不知道能向学生传授些什么。课堂上不用教本的老师,才是对牛弹琴。古人因材施教早已说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些大师、大家以及当今的大学,教授们总是工工整整、正襟危坐读备课稿,这是不是照本宣科?当年鲁迅讲述中国小说史大纲还不是这样,难道可以认为他没有学识,滥竽充数吗?如果这也不对,那也不对,什么才叫对呢?坐着不准讲课,只允许站着,哪家的王法,大学不限制,偏偏中学不行?时代走到今天,鄙人认为,有用的就是合理的,只要大家认可即行。

    三、装腔作势伪装,借以吓唬人。指某类人善于利用外物,以此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权势一直以来都处于显赫的地位。由于长期人民受奴役致使对权势望而生畏,所以,一些人就借此去完成密不告人的勾当。现如今,某些领导干部为了掩盖恶行,常常装腔作势,忽悠老百姓。他们抓住老百姓胆小怕事的心理,加之自己手中的权力,往往搬弄是非,行歪道,使人民陷入更大的境况中。领导者无不希望人民更加愚昧,更加奴才,自己才更好地去捞,胡搞。

    四、想入非非原只不切实际地幻想。现也指思想到达一个新的境界。其实,每一个人都应该想入非非的。只不过有人不承认罢了。只有想入非非,事业才会发展,社会才会进步,科技才会日新月异。如果没有想入非非,或者不敢想入非非,不知世界将会成何样子。领导者,是最想入非非的人。他们会玩出不同花样,戏耍老百姓;他们很大胆,置人民于死地而后快。为了自己的私利,为了自己的满足,总是花样百出,啼笑皆非。老百姓中,想入非非,就有更大的创见,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遗产。真希望,想入非非,给我们每个人都插上翅膀,飞越新的天地,为人类创造更大的价值。

    五、因人而异对不同人,采用不同的办法。我们如今的教育,讲求“一视同仁”教育公平,因而,忽视了人的个体差异性,对不同的人所采取的方法还是千篇一律。我们不讲人性,我们不过问是非,我们不求结果,总是死死地要求学生做这做那,一个模式去培养,不管别人愿不愿意,不管别人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也不管别人未来怎样,于是,畸形、早产的胎儿呈现。创新停滞了,社会前进的步伐滞后了。还是希望学一学西方的教育,以人为本,重视过程,关注学生的未来,注重教师的能力和地位。不是每个人都能做老师的,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好的老师的。

    六、守株待兔因一次巧合,拾到兔子,以后就等着还能得到。比喻因循守旧,不开化,想当然,不思进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不动脑筋,不切实际,尽想好事,尽做美梦。用来嘲笑某些人的懒惰,没有前进动力。现在,这个成语有它的可造之处。

    1、要自信,才能成就事业。如果没有“守株”的自信,舍本逐末,又有何益?

    2、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古话说得好,坚持就是胜利。如果没有“待兔”的精神,事业成功,谈何容易。贵在坚持,古今中外无数成功事例无不证明。

    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还有变数。因此“守株”未必“待兔”也不仅仅为了“兔”“守株”这一信念,也许是为了验证人生的追求不在于目的,而在于过程。也不排除“守株”会得到其它的东西。生活里意想不到的事时有发生。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排,也是司空见惯的。

    4、如果没有“守”或者不能“守”都是令人遗憾的。中国历史上很多圣明的帝王,毫不容易打下的江山,他们的子孙却最终没有守住,相反,有信心和恒心就不一样。姜子牙的等待,八十岁终于钓到大鱼——周文王。诸葛亮多年躬耕,终于有刘备的三顾茅庐。

    5、如果每个人都有“守株”的毅力,何愁钓不到事业这条“金鱼”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勤勤恳恳地耕耘,何愁不会致富?可是总有人放弃本有的东西,去抢那些亿人眼红的东西,结果大家空手而归。为什么我们宁可相信别人空洞的道理而不相信自己的实力呢?成功与失败,也不排除“守株”的品德。

    七、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指不深入老虎的巢穴,怎么能得到虎子。只有深入敌人的内部,才能了解敌情,采取有针对性的对敌策略,才容易取胜。这个成语说明做事必须深入实际,了解真实情况,得到第一手资料,才最有说服力,才容易成功。干事业,不能道听途说,不能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一定要实地考察落实,获得真知灼见。

    八、旁门左道歪门邪道这两个成语都指不干正经事,而鬼舞六神做一些令人不齿的行为。“旁门左道”比“歪门邪道”语义略轻。“旁门左道”不一定对社会有危害性,也不一定对社会有推动和促进。“歪门邪道”却令教化了的人不接受,甚至打击、嘲讽。他们做的事不一定没有道理,对社会也不一定危害到什么程度。但是,由于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不同党派的中心纲领和原则,因此,不分青红皂白把它们打入冷宫。据笔者观察,凡出类拔萃或者生活闪光的人物,总是那些不恪守功令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虽然,不被人们理解和认可,但他们的贡献上抹杀不了的。随着历史的风脆,更不会磨灭。“旁门左道”也好“歪门邪道”也罢,只是某些世俗的人的奇异眼光,是判断的标准不同而已,其本身也没有什么。对于那些认真做事,想干大事业的人来说,眼里、心里满脑子探索、创造,别人的计较、乱谈,随时光飘逝。

    九、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喻各显本领和技艺。任何时代,高超的本领和娴熟的技艺,都会得以施展,并且被看好的。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体现糟糕的政局,腐败的治理,昏庸的政策。如今,社会不再动荡,平安和谐地发展,正是施展抱负,崭露头角的好时机。有志能伸,有才能展,是英雄,榜上钉钉;是人才,脚下生辉。昌明时代,各路人马,唱出了一曲曲动人的赞歌。

    十、画龙点睛原指一个画家把龙画在墙上,僵在那儿。一天,有一个远方来的智者给龙画上了眼睛,龙张牙舞爪,腾空而起,腾云驾雾飞去。意思是说,龙有了眼睛,就活灵活现。后来指文章绝妙之处,称之为点睛之笔。如今,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教育培养人,往往有人喜欢留一手。就是只教皮毛,不深入脾脏,徒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若每个人都大公无私,真心传授,重点点拨,社会将早出人才,快出人才。

    十一、画蛇添足原指一个人画蛇,由于它不知蛇的特征,通通画上了脚,结果都不成蛇。后来用来比喻文章多此一举,多余的部分。画龙不成反似犬,脱裤子解手多不必。文章详略应得当,浓妆淡抹才相宜。好心办坏事,生活中还少吗?其实,我认为,画蛇就应该画足。有了足,就有了立足之地。有的蛇本身就是有足的,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有时候,生活多一些调料,会更加有味道。新的生活方式,必须有新的生活内容,新的生活内容,当然必须有更多富有色彩的生命律动。精彩的生活,充满无穷的幻想和欲望。如果在生活的样本上浓墨重彩地添上玄妙的一笔,浓墨,生活又会增添多少乐趣呢?

    十二、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道的思想,劝人及早上岸,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对人类做善事,及早超脱。

    佛家讲究修心养性,打坐念经。就是专心致志地参悟,洞明心境。明镜镜台上,何处扫尘埃?

    其实,生活多样化,能够静心禅悟,那是高人所在。更多的人在尘世中患得患失,苦度残生。

    对于狂徒,这两句话,有警醒之意。对于凡人,很少能放下心中之块垒,永远不得成佛的法宝。回头已是百年身,不可能皈依。

    大奸大恶之人,没有一个乐意放下屠刀,苦度人生的。他们信奉的哲学就是惟我独尊,他们的人生永不回头,一直向前,即使深陷囹圄。这些人最容易立足于社会,也最容易成就伟大的事业。笔者有时候在想,佛家、道家、阴阳家、杂家,不论哪一家,只要安贫乐道,合理存在于社会,就顺其自然,由其发展,何苦要打要杀要砍呢?多党派的存在,更加有利于民族团结,民族发展,民族振兴。苦海是有边的,回头不可能在海里。

    十三、异想天开比喻不切实际的幻想或毫无指望的妄想。原通常当作贬义用,讽刺和嘲笑那些想法过远过高的人。如今,这个成语也作褒义用。形容敢于思索,胆于创新的人。科学家必须具备异想天开的思维。有远见卓识的人物都应该异想天开,否则,画地为牢,难越雷池一步,因循守旧,社会是难以发展壮大的。异想天开适用于任何同志,只要有想法,并且付诸于行动,总是会有功成名就的,请相信,事实明摆着,光头上的虱子谁都看得见并且认可。

    十四、灯红酒绿既指繁华市井,奢侈的生活。也指豪华的饭店、精美的饮食。喊多同志,把这个成语片面理解为贬义词,把它想象为社会上某类人居住并且供人娱乐的场所。其实,它的另一义项由于少用或者不用,往往被忽略。今天,我们有了四星级、五星级饭店和宾馆,这些地方热闹非凡,佳肴精美,是一般人难以光顾的场所,这也是灯红酒绿的处所。随着人的思想进一步解放,这些场所逐渐被人们接受和观光。经济日益好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和意识进一步加强,人们享受会越来越受关注,灯红酒绿不再属于某些人的专利,进一步解放出来,成为大众娱乐场所,成为百姓享乐的舞台。

    十五、猫鼠同眠原指猫鼠非常友善,称兄道弟,一块儿居住,有福同享,有难同担。远古时代,猫老哥教了鼠小弟不少的功夫,也教了不少为人的本领。鼠小弟顽皮惹出了不少祸,都给猫大哥解围了。猫大哥的的确确帮助了鼠小弟不少忙,为鼠小弟操碎了心。可以说,它们真的情同手足,携手共进。不知何时,鼠小弟不争气,夜晚偷食,惹恼了猫大哥,从此,二者怒目相视,分道扬镳。这个成语的意思指相互勾结,共同干坏事。

    后来,猫竟成了鼠的敌人。猫的职责专门抓捕作恶多端的老鼠。老鼠恨透了猫,真想吃尽猫的肉解恨。如今,社会鼠猖獗,猫的事多了,所以,不时招收大批猫,整治秩序,让社会稳定。可是,树林大了,什么鸟都有。猫多了,什么猫都存在,什么红猫、白猫、绿猫、黑猫、花猫猫也不像以前尽心尽职了。有的猫靠着那一身猫皮,大摇大摆干坏事。与披着羊皮的狼有什么不同。有的猫指使鼠去干坏事,有的猫跟鼠联合,强强联手,共同蚕食国家财产,置人民于不顾。猫鼠又回到从前,称兄道弟,甚至猫反过来尊称鼠为大哥,只要有利可图,什么尊严也不顾,再也想不起自己的身份。一旦鼠有难,猫竭尽全力为之解脱。鼠感激涕零,更加卖力“工作”用更大的财富报答猫子,这样一来,社会秩序不混乱,才怪。如此下来,国将不国,指日可待。真指望有识之士,振臂高呼,独具慧眼,识破那些不够格的“狂徒”赶尽杀绝,还世界一个安宁,不要让人们活得战战兢兢。

    十六、鼠目寸光指目光短浅,不能看得很远。这个成语是根据老鼠的眼睛小,没有远近,借用的。用来比喻人看问题落在事物的表面,不可能知道遥远的未来。现如今,小眼睛的人,是最精明的人,也是最能成就事业的人物。他们不仅着手眼前,而且展望未来,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是时代的佼佼者。看问题,不能用眼睛大小定夺。眼光短浅根本在于知识的厚度以及判断未来发展的直觉。为什么有些目光远大的人,同样默默无闻呢?那就是缺乏审时度势的性格和破釜沉舟的胆量。凡是眼光远大的人,总立足于现实,牢牢地把握眼前和未来。他们不急于求成,他们自信自己的眼睛,因此,他们将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有些事业需要长远的眼光,慢慢地逐个击破完成。有些事业,用不着新眼光,用老眼光也就行了。眼光的远近高低,笔者认为不在于眼睛的大小,是否放光,而取决于大脑的支配。脑瓜灵活、精明的人,总能把握人生,创造奇迹,让人刮目相看。目前,鼠的灵动、精明,满世界地窜,搅得社会狼藉不堪,难道谁还能否认老鼠没眼光吗?干任何事,眼睛亮一点,远一点,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十七、明日黄花指过去了的事物。严格说来,应该指美好的过去。往事过眼云烟,不堪回首。那些功成名就,名利双赢的人过去一去不复返。那些文艺界的女流曾经红红火火,已是人老珠黄,虽风韵犹存,但已是明日黄花。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各领风骚几十年,也一度沉寂。黄花就是菊花,是富贵之花。陶潜偏爱菊花,有著名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文人墨客安贫乐道、追求平淡的生活作风。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忧伤,其中的“黄花”就是菊花,战地黄花分外香,的确,黄花给人以美感。因此,用这个成语来比喻过去的美好事物、美好岁月、美好时光不为过。为什么说“明日”而不用“过去”呢?我想,明日指未来,不是末日,毕竟遥远,永远是个迷。我们无从预知。至于将来是否辉煌,还待时间证实,再说,进化的社会评判的标准会发生巨大改变。审美观点也运运而生,因而,用明日黄花有寄托之意。“过去”表明曾经,已经消失殆尽。用“过去黄花”就失去憧憬,只有怀念之意。进一步说,好汉不提当年勇。过去尽管如何英雄、如何旷达、如何洒脱、如何飘逸,也属于历史,很难令现代人感兴趣和回味。“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兮不复返。”那些建功立业的开拓者,祝他们“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决不能“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十八、大树下面好乘凉这个熟语一针见血、真知灼见。大树底下,不仅是避暑纳凉的好地方,而且也是遮风挡雨的佳处所。不管风浪多高,不论酷暑多烈,无论冰冻多寒,更无论世界气候晴转多阴,总是有靠背,有藏身之处。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应该感谢先辈为我们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活条件,使我们生活无忧无虑。

    社会上总有人狗占人势,飞扬跋扈,巧取豪夺。倚着权势撑腰,像模像样挥洒富裕的日子。有的人说来真不像个人,或者说真不是个人,但却比人活得更张扬,更洒脱。因为总有强大的背景、复杂的裙带关系支撑,因而,他们从不担心干坏事会怎么样的后果。借着重重叠叠、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飞黄腾达。真验证了那句熟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小时候,常常听大人训斥:猪大肠怎么竖也难以竖直。今天看来,此话不完全正确,对于那些有强大的后盾,或者那些拼命找靠山的小人来说,未尝不能让大肠竖直,即使让公鸡生蛋也未尝不可。只要有手腕,只要善于出卖那长b脸,只要善于做狗,只要善于拉帮结伙,还有没有什么事不能做。古代,狗很听人话,忠于主子,对见不得的人乱咬。今天。狗虽也听狗话,也忠于狗主人,对与自己不和的人死咬浪缠,借用与主子的关系横行霸道,当然,一不小心,撬了主子的桩,抢了主子的椅子,盛气凌人,也是常常有的事。可以看到,今天的狗,不仅咬对手,而且咬主人,简直是丧心病狂,所以,社会一度流行狂犬病。大树底下好纳凉,这话的确富有生活哲理,但要善待大树也不那么容易。大树的变态,大树的营养,大树的胃口都是令人头痛的。如果没有敢于吃屎的勇气和毅力,是难以令大树感动的。要让大树栽培拟提拔,没有灰色收入是不行的。好不容易撬开大树的金口:说你行,不行也行。所以说,大树就好像牌桌上的庄家——通吃。面前的狗奴才只得拣些残羹冷炙洗洗肠,涮涮胃。

    哈巴狗、癞皮狗贪得的只是大树牙缝中的阻塞物,大树最希望那些公狗母狗们舔拭干净,落得舒爽,何乐而不为?

    十九、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个熟语是说人们自私自利,人与人之间冷漠,缺乏互助。虽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人在生活中,不能孤立处世,世界万事万物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世界处于统一体中,人与人必然有某种联系。人们之间只有互助,才有互利,共同协调发展。国际上都主张友好合作,我们之间每个人就应该加强友爱和谐,这样,互惠互利,共同进步。不是有“众人拾柴火焰高”吗?令人心寒的是,由于经济的飞涨,人们为了蝇头小利,往往闹得不开心。人心冰凉,世态炎凉。真还验了那句“物欲横流,人心不古,世态炎凉”的话。物质文明进步了,精神文明却下滑,是不是素质的退步?人类层次的提高,取决于文化修养的提高。文化层次确实有了飞跃,其人类涵养却停滞不前,是否因快餐文化致使人类的缺氧,还是因人类的胃口难以填满,或许多元文化的冲击,多元素被激活,活跃于市场,总之,人类的心态,慢慢变冷、变僵、变硬了。热心助人,热心乐人不是与时俱进,而像是识时务者。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优秀的传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因子,应该沿袭传统的美德,让友谊之花璀璨开放,可以设想,不久的将来,大国的崛起,与文明密不可分。文明的程度,标志着国家的盛衰,承载着国家的运命。

    二十、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指损害他人,受到他人的唾骂。俗语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鱼掌熊掌,不如老百姓的鼓掌;虹彩中彩,不如老百姓的喝彩。老鼠吃人的劳动果实,遭人讨厌痛恨,无论在哪里,都被人所斥,被人所不容。如果敢然堂而皇之、大摇大摆上街招摇撞骗,遭扁是毫无疑问的。通常说来,老鼠偷偷作案的,一旦当窗事发,才让人人喊打,否则,永远贪食。这个熟语告诉人们,凡是玩弄把戏,害人不浅的败类,人人得而诛之。一个人生活在世上,鱼肉老百姓,闹得满城风雨,那遗臭万年在所难免。好的事物令人回味无穷,好的人物,总会名垂千古的。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个人活着,如果处处挨骂,时时被指指戳戳,还有何益?愿人们活着像人,不要:人不人,鬼不鬼,做妖魔还欠火候。

    二十一、海誓山盟指男女青年在特定的场景中指天发誓,特定的盟约。人在发誓言的时候,总意志坚定,严肃庄严。后来,结拜时,也立下誓言,有福同享,有难同担。记得陈涉起义那时,曾有约在先:苟富贵,勿相忘。可是后来言不由衷。曾经海誓山盟的青年最后能从一而终的有几?背信弃义的从古至今大有人在。今天很少发誓,因为,人言不可信,誓言不履行。发誓只是骗人的幌子,很快就会忘得一干二净。社会上乐于立誓言的人往往是最不负责的人,他们的毒誓只不过掩盖内心的虚伪。由这点想到某些领导,所顶的帽子虽不大,但对谁都喜欢表态,喜欢发誓。可惜从不兑现,这样的拍板叫座有何益呢?自然发了言,就应该履行诺言。要知道“一诺千金”的分量。牛b不是吹的,汽车不是拉的,海口不是随便开的,也不是对谁都夸。实事求是的做出成绩,人民群众会看得见的,相信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干实事,为人民着想的领导从不轻易开金口的,因为他们知道“沉默是金”未来的道路很长,也很坎坷,希望某类同志以天下为己任,任劳任怨,任重道远。

    二十二、成竹在胸胸有成竹指事先有了充分的准备。做任何事,心中有了盘算,心中有数,就不会慌慌张张,就用不着急中生智。胸无点墨,说出的话也不中听,做的事也不会令人放心。胸中深藏万金的人,办起事得心应手,讲出的话挺有分量,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聪慧的人总不会打无准备之战,他们心胸比大海深阔,他们视通万里,耳听八方,吞吐自然之气,汲取宇宙之精华,运筹帷幄于肺腑,指挥若定,挥麾三军。

    今天,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有足够的准备,才能应对。遇到危机时,我们也就不会手忙脚乱,措手不及,无所适从。

    教育的滞后,造成一些孩子的辍学,另一些孩子的溺爱,要这些孩子将来适应变化多端的环境,生存肯定会遇到挑战,特别是在温室中长大的孩子,相信再好也好不到哪里。对眼前发生的事,能成竹在胸,妥善处理,简直比登天还难,要他们挑起中国的脊梁,简直是痴人说梦,痴心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