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之罪

陈祖益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so,最快更新陈祖益文集最新章节!

      教育的话题深入人心,天天谈论。有人甚至谈“教”恐慌。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是就业压力的冲击,一是教育者浮躁心态。 

    首先,大学生就业困难,压力增大,是不争的事实。目前这种状况,是谁也无法改变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多育人才,育好人才。至于其它,恐怕我们是力所不及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提出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知识爆炸的时代来临。从今天看,事实就是如此。高学历、高水平人才,是时代的要求,勿庸置疑。可是,教育为了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多渠道培养人才,想法是不需要推敲的。然而,在具体操作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不良倾向。大学扩大招生,大学合并,中专升级等,就出现了一些怪胎。教育新生儿时有产生。从数量上说,跟八十年代相比,不能同日而语。就质量来说,还得商榷。要知道,数量与质量并不是成正比的。通常情况,数量多,就会影响质量的提高。近年来,毕业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束手无策,不是更好的明证吗?在校大学生心理不稳定,对读书产生了怀疑。于是自我放纵,早早踏入社会实践锻炼,而失去了在校打基础的宝贵时光。考试形同虚设。再说,像那种老师指点学生背的考试有何意义。即使像四、六级英语过关考试,也有空子可钻。不是有辅导班吗?不是有卖考题的吗?不是有“枪手”吗?对于毕业论文,可以网上下载,可以书中剽窃,可以请人代写,还可以出钱请人代写并发表。如此种种现状,学生有心坐下来读书吗?学习有什么用处呢?不好好读书的学生如此洒脱,且工作也有办法找到。 

    为了进入世界一流大学之列,大学进行了一系列整治,好像是脱胎换骨。实则“捆着儿子,吊着老子”一回事。先是大学合并,建设大学城,接着提出“211”工程,再下来又提出“865”工程,现在又大换血,频繁更换大学校长。目的还不是光头上的跳蚤——明摆着。想尽快挤入世界一流大学。其实,教育是规模巨大,耗时长久的工程。千万不能急于求成。揠苗助长的结果如何,我想没有人不知的。记得北京大学校长说过,大学非大搂也。大楼容易建成,而人才不是一朝一夕的。我们无限地征用农民耕地,无限膨胀欲,对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有用吗?这样劳民伤财、恶性循环,只能是对教育的亵渎。不是有报道国立大学因承受不了债务,准备宣布“破产”据报道,不少大学为了建设,都是债台高筑,甚至中等学校欠债的也不在少数。何苦啊!这不是打肿脸充胖子吗?中国的天下,历来就有“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之说。大学合并是理所当然的。扩建、扩招、合并并没有把这个大学挤进世界之列。就连“北大、清华”发扬国光,我们五体投地的学校,都只列在194名、196名。如此这般,就不得不考虑校长人选。也许这一变革,会推动大学的发展,尽快地进入世界前列。当然,也不要乐观得太早,乐极还会生悲。还是等待,用事实明证。 

    知识能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说得多好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五大生运运而生。国家教育的企图,再明显不过,希望人们终身学习。国人早有“活到老,学不了”的谚语。然而事实如何。恐怕提出者汗颜,会觉得心中有愧。求知者,完全是为了学历。当然不可能认真读书,于是不免产生一些怪的现象。刊大、夜大、函授,只要交学费,就能拿到文凭。三沟通、自学考试,有人认为文凭过硬,就连美国都认可的自学考试学历。可我要泼冷水,什么自学考试,还不是“酸菜两碗,两碗酸菜”有什么区别。难道你不知道其中的奥妙吗?他的水分有多少,我们姑且不说。只要经历过的人,历历在目,颇有感触。监考老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学生把书放在桌上抄写,却视而不见,甚至有学生“报告”监考老师责怪不能大惊小怪。有的甚至说出“考及格就行了,何必考满分呢?合格等于60分等于100分”的无耻之语。这能考出学生什么,只能说明谁善于作弊。等到阅卷,更是荒唐至极。见“字”得分,早已有之。这还不够,找学生代批改,乱整,恶搞,把考试作儿戏。你说,这样还有几个人真心读书?再说“党校”学历,反正在教师职称晋级不认可,也不知有水分没有,是多少,但在党政领导干部中作用不可估量。就为这个,所以有的教师公然读了起来,希望将来脱胎换骨,坐上一把交椅。上述种种学历,我看,没有也罢,有了有何意义。能加官晋爵,从这一点说,确实实用。能欺骗别人,还能骗得了自己,何况是一辈子。 

    中学现状又如何,恐怕令人担忧。由于考试指挥棒的诱因,致使出现了一些畸形现象,造成了中学教育不容乐观的局面。就比如:强行补课,捞外快;收买好成绩学生;连考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学生也被说服,利用巨额资金收买,为母校再一次露脸。学生、家长无不这样,于是乎,学生考上学校挑挑拣拣。家长为孩子在条件好的学校就读而感到光彩。不乏浪费财力,打造一流,打造品牌。有的家欠债累累,毫不动容,不到黄河心不甘;有的家庭除学校补课外,在家里还开“小灶”于是才有大量的家庭教师出现。国家教育部三令五申强调不准有偿补课,人们置若罔闻。即使不明目张胆叫喊,也仍然暗地偷偷运作。不知何时而休矣! 

    再看看我们的班主任,受苦受累,听其差使,毕恭毕敬,真是好老师啊!可惜得很,看他们的教育管理,恐怕就要打折扣了。有的班主任受经济驱使,管理学生采用罚款政策。缺一堂课罚多少,迟到一次惩罚多少,上课讲小话处罚多少,教室里瞌睡处罚多少,卫生不清洁处罚多少一切以罚款求管理,求发展。为什么会这样呢?还不是领导使的坏。学校领导管理学校就是如此,强迫老师就范。对老师的要求离不开罚、扣、惩、恐吓、炒等。开会嘴边不离问责,绩效工资,履职考核,收铺盖走人。鸡毛蒜皮一点儿事却大事渲染,克扣工资。校长的权利很大呀!任意妄为。有的校长把学校当作自己开的,想怎样就怎样。要知道,这不是私立学校,如果是私立学校,也许可以考虑。国家为人民办的学校为什么他们胆敢如此做呢?这个问题,还真的难以解读。 

    有的班主任人格值得推敲。他们喜欢学生家长请吃饭,送些烟、酒之类的小礼,也有心有不足,蛇吞象的,变相或者直接向学生家长索贿。这一招还不是从领导那儿学来的。他们都明白: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班主任有了好处之后,对该生就会处处关照,学生也心满意足,双方心照不宣,双赢。对中学生,或许还不构成威胁或致命,但对小学生,伤害了他们幼小的心灵,不是吗?得到小礼的班主任老师就格外亲近那些孩子,就比如表扬啊,调座位啦,提拔干部啦,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啦 

    有的学校特别对老师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如果不履行,小则记过罚款,大则通报罚款,且年奖金不享有,再大一点的,那就是失职,就可以不聘了。这种办法还真管用,整得老师们唯唯诺诺,战战兢兢的,时间久了,老师麻木了,成了没有自己思想的人。报载:有一学校,制定条款过细过密,连执行者都难以操作兑现,何况,老师们完成得了吗?说学生流失,说学生成绩不显著就是老师失职。你看是合理还是合法呢?究竟是失德还是失职。学生成绩不突出,是老师失职还是能力问题,或许方法呢?不能一概而论啊!学校领导也是老师出身,为什么好了伤疤忘了痛?是不是自己的心态已经扭曲变态。为什么我们不多给老师一些关怀、温暖?偏偏一棍子致人于死地而乐呢?正常人做法是较为人性的,只有变态者另当别论。 

    教育中还有许许多多喜闻乐见的事,每天不断上演,真是一言难尽。一把辛酸,一把泪。要说公平,什么才是。我们不是口口声声提倡教育公平?教育要公正、公开,教育要人性。观中国教育现状,的确让人揪心。或许这就是我国的特色教育。教育中种种不公的现象,教师的声誉日益受到挑战,教师的地位也逐渐动摇。究竟是谁的错?究竟是谁的过?  

    谁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