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见罪

乌鹭君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so,最快更新帝后最新章节!

    夜晚,魏帝留宿在椒房殿,公孙氏是内司,本不必在外侍奉。因着明日的册封大典,便与我在偏殿一同歇息。

    “明日的册封大典,陆姑娘是不必参加的。不过陛下恩准,允许陆姑娘同公主和女眷一行。”公孙氏一边说,一边做着手中的针线。

    我坐在公孙氏的旁边,道:“我倒真想去看看。见过了封后大场面,以后什么阵仗也都是小巫见大巫了。”

    公孙氏换了另一色的丝线,叹然道:“身为女子,最重要的场面,还不是出嫁那一天。想当年你姑母嫁给还是太子的陛下时,场面何等风光。姜昭仪那时虽为前赵的公主,入府早,竟连平分秋色都做不到。长安百姓,只知太子妃陆氏仪仗绵延九里。”

    屋内紫铜炭盆中的火烧的屋子里暖暖的,因晚些时候又才进了金钗石斛人参汤,总觉得胸口热热闷闷。我见公孙氏手里忙着,便自己起身去外殿透透风。

    外殿,几扇雕着缠枝莲纹的大窗虚掩着,碧水色的蝉纱帐轻挽,外面雪早已停了,夜色映着雪华倒是比月光更要清冷许多。夜风习然送爽,也同样捎来了殿外宫人的三两句闲话。

    “陛下常来椒房殿,也曾正眼瞧过你我二人,到头来咱俩还不是个二等宫人。可见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句话不真。”

    “我听椒房殿的老人儿说,当年皇后初来魏国时,在长乐宫作了一年的女侍中。凉王见天儿往长乐宫侍奉太皇太后,也算是近水楼台了。太皇太后多精明的人,也没许下来,倒是凉王去西北守边关的时候,陛下亲自去请旨赐婚,先帝竟然准了。可见这近水楼台的月儿,还是要靠抢的。”

    后面的话已是不堪,我亦无心再听。只是轻轻放下放下帷帐,回到内殿。

    公孙氏依旧在做针线,口角含笑道:“宫里的闲话有的时候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则必须赶尽杀绝。不过在下在宫中这些年只明白一个道理,说闲话的人是好不长久的。想做人上人,光靠人言成不了,只能自己成全自己。”

    我讶于她的洞察通透,也深感这句话的分量:“陆昭谨记。”

    宫中女子大多以女红打发时光,针线在公孙氏的手里服服帖帖地绣出栩栩如生的花样,没过多久,两只石青缎绣万字花样的护膝便大功告成,一斗珠的内里子,颇见精心之处。

    “公孙夫人当真手巧。”我捧了那对护膝看了又看。

    公孙氏低眉笑道:“姑娘过奖了。”

    “这话可不是过奖。”我将绣品小心翼翼放下,“我原就不大会针线的,以前在……在吴郡的时候,总是不肯学呢。好歹有绣娘帮着作,公孙夫人的绣活比吴郡的绣娘都要好。”

    “姑娘家总要学着些针线的。”公孙氏细细讲护膝用绸布包好,又将灯芯减去了些许,“若不然日后姑娘送些什么给郎君呢?”

    我有些窘迫,但也只是自嘲地笑了笑,便收拾心思睡下了。那一夜,白雪压枝,亦未曾惊梦。

    次日一早,宫里人便送来了我可以在册封大典上穿的衣装。魏帝与姑母还有公孙氏天不亮就与各个宗亲祭祖去了,我只需在前殿的册封大典上与女眷们在一起便可。

    我见伺候自己穿衣盥洗的两个宫人面生,旋即怔了怔。二人见我神色,立即行了大礼,其中一人道:“先前伺候姑娘的两个宫人因砸了差事被关进暴室了。婢子是公孙内司新指派来伺候姑娘的。”

    想起昨天晚上的事,我也并不追问,示意她二人起身:“倒劳公孙内司费心操持。只是不知二位如何称呼。”

    “婢子贱名,不敢污了姑娘尊耳,还恳请姑娘赐名。”

    我见两人,说话的这个脸庞圆圆的,生的白净,另一人长得清秀,淡然如凙,道:“扇薄常规月,钗斜只镂冰。你便叫规月,她便叫镂冰吧。”

    嘴上一说,忽想起这两句诗出自李商隐的《楚宫》,隐有凄凉之境,然而话已经说出口,便不好再改。

    规月和镂冰伺候我试了衣裙,湘妃色的浮光锦上绣着大朵的梧桐花,并以银线勾勒出梧桐淡淡的形迹来。这浮光锦原是唐朝敬宗皇帝宝历元年时,南昌国所献的三样宝物之一。如今虽是乱世,魏国的军力到底强上许多,这些个贡品自然也是有的。

    “太过奢华了。”我深知自己不过是个国公府的女儿,且无名位,况且这些年闭门在家,我也甚少打扮得娇俏。

    规月倒是笑着道:“陛下料定姑娘会去册封大典,这是早早吩咐令人备下的衣服。况且姑娘肤容胜雪,穿这湘妃色的衣服真是好看极了。想来穿红色,定也是极好看的。”她才说罢,镂冰便将凫靥裘披与我。

    我笑着摆摆手,只让她另找一件寻常披风即可。此身衣服已是华贵,但因着它是魏帝所赐参加册封大典的,我也无从选择。若再披上这凫靥裘,未免太过显眼,喧宾夺主,引得那些闲话。

    宣明殿的《太和》礼乐方息,《休和》的缥缈柔然之音仿佛缱绻于宫墙之上的流云,声势之浩大贯穿整个宫宇。魏帝与姑母双双立于殿内御座前,礼官献上金宝金册,念了诏书,再由魏帝将皇后宝印示与众人。

    我随着第二批女眷跪拜,抬头时瞧见魏帝眼角满是笑意,姑母的笑容亦如发髻上的九翅金凤钗一般熠熠生辉。任凭前朝风雨如何,魏帝与姑母终成帝后佳话,傍晚长安城外即将血流成河,也不过是大典之后的歌舞百戏之一而已。

    魏帝似乎已是胜券在握,我却还记得苏瀛昨天告诉我的那番话,想要寻找机会与元澈碰上一面。奈何大典之后,除皇后、太后、舞阳长公主和长乐公主,其余女眷皆在别宫休息。旁边伺候的规月为我频频布菜,我却心不在焉,望着日光西斜,算着时辰。

    忽闻得女眷中一阵嬉笑,回首望去,见几个嫔妃装束的女子掩面而笑。其中最明艳一人居上位,一袭浅紫色绣芍药平金团福长衣,衬出极精致的五官和微微丰腴的面颊。她的每一笑一如那头上并蒂长簪尾端垂下的明珠一般,盈盈流光,极尽华彩。想来能在众女眷中居上位的,在这个殿里唯有姜昭仪了。

    姜昭仪亦注意到了我,原本的笑容渐渐变淡。一众命妇女眷的目光也随着姜昭仪落在我身上。自进宫来,姑母还并未领我见过各宫嫔妃,但是别人如此盯着自己,过去行个礼总是没错的。

    我从座位上起身,走过去规规矩矩地行了大礼:“臣女陆昭叩见姜昭仪,原姜昭仪长乐未央。”

    姜昭仪并未说什么,也没准我起身。她慢慢踱步至我身前,玉华香的味道深深沁骨。倏尔,她端起我的下巴,冰冷的护甲勾得我脸颊刺刺凉凉。

    在旁的一个命妇佯笑道:“方才昭仪讲话,在座者莫不细心聆听,怎么姑娘倒走起了神儿?国公府的女儿,竟然这般不懂规矩。”

    此时,姜昭仪放下托着我下巴的手,方才缓缓开口道:“美则美矣,可惜你兄长是个叛臣。”她的声音一如柳条扶水,一带而过,却引得周围几个命妇嗤嗤笑着。

    我不与她分辨,分辨亦是无用,只淡淡一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姜昭仪冷笑,用绢子拭了手便扔在地上,一副十分不屑的样子,唤了身旁名叫采薇的侍女:“你看着她在长街跪三个时辰,为得她这般没规矩。”

    众人惶然,不敢多言,只见命妇中走出一青衫墨裙女子,我定睛一看,正是顾陵的母亲,心下已暗叫不好。她却只叩首道:“昭仪息怒,今日事皇后的册封大典,陆昭乃皇后的侄女,况且方才她也不是有意失礼,还望昭仪看在皇后的面子上从轻处罚她吧。”

    姜昭仪眼风一扫,不怒自威,一边将顾陵的母亲虚扶起,一边道:“我当时谁,原来是亲家母。”她慵然坐回席上,“亲家母莫怪,我这也是为陵儿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陵儿若和这等人家的女儿走的太近,他日难免没了规矩,失了仪度,又岂能担当淄川王妃的重担。”

    顾陵姐姐曾担心姜昭仪会在意门楣,如今听姜昭仪说顾陵被册封为淄川王妃,我也如释重负。如此一来,我也担心她日后因我今日之事被姜昭仪责难,况且顾夫人从前待我不薄,我亦不希望她在众人面前为了我而作卑微之态,故平了平心绪,向姜昭仪再拜道:“陆昭知罪,甘愿受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