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疑团

乌鹭君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so,最快更新帝后最新章节!

    我紧了紧拳头,的确,那些人应该不是流寇,所以他们不会因为赵巽的离开而就此罢手。但对于我来说,我需要知道站在我背后捅刀子的是哪一方势力,而如今的线索,除了赵巽就是流寇了。

    显然,我是不打算把希望寄予赵巽身上的。他的背景已经不一般了,而他能够对那个下吩咐的人唯命是从,以至于对保太后的警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些说明他背后的势力和保太后起鼓相当,深知更大。并且,他们的利益是捆绑的。所以,真要掰开赵巽的嘴是很难的,而且很有可能在你掰开他的嘴之前,就会有一个不知名的人带着一笔重金将他保出去了。

    我深吸一口气,道:“褒斜道的流寇的确有问题,但是咱们不能冒险去查。”说罢,我又对吴乐道,“其实我怀疑设下埋伏的不止是褒斜道,如果陈仓道也被设了埋伏,你还有没有办法进入汉中?”

    吴乐想了想:“在下父亲曾随着先帝开拓北疆,他跟我说过一条路。这条路开始一段和陈仓道一样,后来在很不起眼的地方有个支叉,偏东走,一路虽然颠簸,但是也能到达阳平关。”

    “如此甚好。”忽然我注意到了什么,“你的父亲曾随先帝开拓北疆?”

    他不好意思地笑着道:“不过是从伍长、什长做起,提着脑袋拎着命,慢慢往上熬呗。”

    其实,魏国的军制我多多少少有些了解。如果父亲担任过军中的职务,那么他的儿子则可以在军中从比他低一级的位置开始。赵巽就不提了,羽林军根本就不是用来打仗的,十万火急的战情除外。至于苏瀛的南军,虽然大大小小的战役也有,但是强度不大,毕竟南方的国家基本已经平定,楚国这几年也没用什么兵。而北军就不一样了,匈奴、蠕蠕——这些游牧民族可没有那么好对付。吴乐说的那些根本不是在吓人,事实就是如此,因此朝廷每次对北军的封赏格外厚重些,而且北军出身的将军也更多些。

    思虑至此,我对吴乐道:“我估计保太后派来的人可能也要改道,不如你把这条路告诉他们。”

    吴乐忽然有些想推脱的意思:“只怕有些不方便,不如姑娘去说罢。”

    我只当他见了那些侍女害羞,劝道:“我又不知道那路怎么走,你去说也更明白些。况且,能在保太后身边的女官面前表现,你以后的路会好走很多,这是个好机会。”其实,若吴乐是个普通的将士,我未必这么上心。吴乐他有才略,武艺又甚好。如今北边战况那么紧张,而这样的人却被派来押送犯人,未免太屈才了。他需要这个机会,魏帝面前没有,那就在保太后这里表现。

    吴乐听了我的话之后,硬着头皮去了。

    待吴乐走后,规月才来回话,说国公府有人来送信。我连忙让她领人进来,送信的是府里的徐霄,他在吴国时是父亲的亲卫,人很是忠厚稳妥。他带来的东西不多,其中,书信占了大部分。

    徐霄道:“因为姑娘交代过不让公子知晓发配汉中的事情,因此夫人便代姑娘回信了。”

    我看了看送来的那些信,显然信封都拆过,想起昔日元澈的信曾随兄长寄过来,送信之人并不让他人插手,便问道:“送信的人这次也没有什么交代?”

    “没有。”

    我蹙了蹙眉,总觉得有些蹊跷,但转念想,我此次发配汉中,并且姑母迁居甘泉宫,这些事终究会在长安引起风波。元澈对此事不可能闻所未闻。若果真如此,以他今时今日在魏帝心中的地位,又怎会需要一个被发配到汉中的落魄之人。

    我不愿再多想,只是随手拆开一封信,兄长的字迹一如往日朴茂高古。除了向母亲等长辈问安,兄长还提及了边关连连告捷,如今大军已在彭城周围形成掎角之势,与凉王决战之日已不远了。信中也提及了元澈,说元澈对他颇为关照,或许元澈亦没有因我的事情而疏远兄长。我原本怕兄长因昔年吴魏的战事对元澈心存芥蒂,看到他如此说,也放下了心。

    于是,我将信放下,道:“以后你就不必再将这些信送来了。后些日子我们不一定会住在官驿,你找我们一趟也不方便。如今这边流寇闹得厉害,你独身前来送信也实在是危险。等我到了汉中,过了夏汛,就会托人将书信寄到家里。”

    然而想到一路下来眼前所见的重重杀机,我的内心终究不安。父亲故去之事又因此风波在我心底掀开来——白术堂、长公主、下毒。几个细微的片段开始在我的脑海中拼拼凑凑。

    御医说父亲是重病而死,但白术堂所说的寒毒似乎更接近真相。如果御医所言是存心隐瞒,那么白术堂的做法就是蓄意挑破御医的谎言,来破坏陆家与魏帝的关系。很明显,这是两股势力所为,御医那一方代表的是魏帝。

    而我这边,赵巽和高焕两个人所做,都是为了除掉我,虽然不谋而合,但却是各怀鬼胎,也是两股势力。

    这只怕不是巧合。

    我试图将他们一一对应,但是有一个问题出现了。魏帝就算想除掉我,也要等与凉国的仗打完,兄长从前线回来。赵巽不符合,那么高焕呢?他将天南星一路带来,半途就放在我的药中,他难道能保证我不会在半途中用这些药?这样的手段虽然狠辣、不易察觉,但是并不保险、也很难掌控。这不符合魏帝一贯稳重谨慎、事事都要握在手里的作风。

    至此,我的心口仿佛缠着一道又一道的藤蔓,绞着连绵无尽的不安与纷乱。就好像你手里拿着一只鞋子,穿在左脚上不对,穿在右脚上也别扭。

    徐霄见我许久不说话,试探问道:“姑娘还有什么别的嘱咐么?”

    我苦笑道:“旁的倒也没了,只是你回去一定要转告母亲,饮食起居都要事事小心。若身体不适,务必邀请宫中的御医来看。”

    徐霄皱了皱眉,他虽然是陆府的下人,但从前却是父亲的亲卫,父亲的死因他是极为关心,也极为自责的。那一晚阖府惊动,有些事情他心里未必部门明白。或许他碍于有旁人在侧,并没有说什么。

    我知道他所想,道:“兄长在前线效力,陛下对将士一向体恤,一定会命人格外照顾的。”

    他立刻明白过来,顺着我的话道:“其实夫人只不过怕劳动宫中的人而已,所以有病总是爱拖着。在下一定将姑娘的话带到,还请姑娘放心。”

    我微微一笑:“我不过是白嘱咐一句罢了。另外,若到了明年开春,母亲还没有收到我的来信……”我微微顿了顿,“也不必再打发人送信了,平平安安过日子就好,不必有什么不放心。”

    日光透过粗糙的窗纸撒在我的月白色的袍袖上,却映出一片如雪的刀光。前路危险重重,若真出了意外,我只希望母亲和兄长平安。他们的不闻不问,至少会让那些蓄意谋害的人放下戒心。更何况就算母亲和兄长细究,又能得到什么样的答复呢?平安度日比知道真相重要的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