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太子妃之威

嘟嘟嘟233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so,最快更新承明之治最新章节!

    两仪殿内,中书省长孙无忌、房玄龄、褚遂良、高士廉、岑文本、许敬宗,尚书省杜如晦、封德麟,门下省王硅、魏征、萧瑀、张行成、崔仁师,户部戴胄、刘政会、高季辅,兵部侯君集、李积。还有各位能征善战的将领,李道宗、李孝恭、张亮、屈突通、杨师道、尉迟恭、柴绍、张公瑾、段志玄、李大亮、刘弘基、牛进达等,还有李靖和秦琼,也没落下,纷纷赶到了。

    注意,贞观时期,很多人都是身兼数职,能者多劳,例如杨师道还是御史台中丞,李道宗还是刑部尚书,张亮还是刑部左侍郎等等,作者就不一一例举了。

    二凤坐在众人面前:“诸位爱卿,此次紧急召见诸位,乃是北方急报,东突厥意欲来年开春雪化后,大举进犯我河北道北方。”

    户部左侍郎刘政会皱眉:“陛下,此时此刻,当下之急的乃是国库空虚啊!没有辎重兵粮可以调集,乃至听闻还有西边羌族反迹!这...这这...”

    二凤点头:“没错,朕与太子目前,最头疼的就是国库空虚,有兵无用,乃至还要积雪北上。”

    房玄龄询问道:“陛下,太子殿下呢?”

    二凤:“太子已经紧急召见那些商贾了,希望能够争取有些扭转局面的希望。但,咱们必须防微杜渐,诸位爱卿,各抒己见吧,言者无罪。”

    李靖说道:“...眼下乃是多事之秋,燃眉之急。若是能够先把西边羌族处理掉,从吐谷浑老旧世族大家那里缴获补给北方,还有回旋余地。如今,两件事情凑在一起,乃至北方急于西方,难解。”

    二凤沉声道:“北方突厥此次受冬季之耗,必然倾巢出动。太子之意,至少需要五万将士,才可抵御。然,五万将士北上所需,着实惊人。朕与新罗商榷,也不过筹集了十三万石军资,根本无法满足北上所需,乃至还有西侧。”

    长孙无忌思索道:“五万大军北上,乃至抵御东突厥,至少需要半年,辎重需求按理要十八万石,乃至更多,因此光是北上抵御东突厥,至少需要二十万石!”

    李靖点头:“西边羌族,太子殿下的意思是三千玄甲足以,却也至少需要三月时间,辎重至少也要一万七千石。西北两线,至少需要踌躇二十二万石军粮才行。”

    二凤一听到这笔辎重数量,就感到头疼:“诸位爱卿!朕知道辎重的需求,但目前国库空虚,如何踌躇这二十二万石辎重?!”

    这里补充一下,九九乘法表是我国首创,乃至应用时间两千多年了。根据2002年,湖南考古人员在龙山里耶一座古城的废井中出土了余枚秦简。在考古现场清洗出土的秦简时,一枚长22厘米、宽4.5厘米的木牍引起了考古工作人员的注意。经过一番辨认,排列整齐的乘法口诀表映入眼帘。

    “九九乘法口诀”可能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这是有史料证明的。《战国策》、《荀子》、《管子》等书中都有“六六三十六”、“三九二十七”等句,两千多年来,中国人从小就开始背诵的“九九歌”,在常人看来并不值得重视,人们还常常把“心思多”比喻成“小九九”。

    东宫官厅内,李承乾临时召见了十三家商贾家主,大家也都是老熟人了。李承乾也没啰嗦,单刀直入,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此次实乃迫不得已,孤只能向诸位再开一次口了。孤需要很多粮食!诸位放心,孤此次是以东宫身份向诸位借取,待到征讨吐谷浑归来,孤自当偿还,乃至以高于市价的金钱偿还诸位!”

    一众商贾脸上也是纠结,不是不相信李承乾,而是...地主家也没多少余粮啊。

    “殿下,非是我等不愿。实不相瞒,此次我家中储蓄,几乎都投入了吐谷浑与咸阳当中,各地商铺粮仓也早已所剩无几了啊。”

    “殿下,如杜老所言,我陈家也是如此啊。”

    李承乾听着众人的解释,皱眉问道:“诸位,无论多少,孤都需要。”

    众人合计了一下,最终凑出了一万两千石,放在现在价值两千四百两,没错,就这么点。注意,这是白银(贯),不是半两(唐初的货币)。但,这对于商户来说,不少了!谁家能有上万白银家底?也就只有那些世家大族才能有这种底蕴了。

    要知道,在贞观初期能有十两(一万钱)银子的普通人家,那就是小地主了,过得很滋润了。哪怕是所谓的开元盛世,世人消费观念由俭入奢,一年需要五十两银子。但这是贞观九年,还处于百废待兴,蒸蒸日上的节骨眼上。

    唐高祖初得天下时,由于京师谷贵,甚至禁止关内屠沽;直到十年后唐太宗继位,各地物价仍高居不下。但是,仅过三年,情况就有好转:“至贞观三年……米斗三四钱”。

    这里由于剧情需要,所以贞观三年斗米三四钱的盛况,需要延后一下,请各位理解。

    到了高宗执政,前期物价也低,永徽五年,洛州一带粟米每斗才两钱半。直到乾封元年,改铸乾封泉宝,以一当十大钱,造成商贾不通,米帛腾贵,又因连年用兵,农事不振,引起物价飞涨。在很长一段时间,关中一带米斗竟达三四百钱。其后从武则天称帝到唐中宗复位,天灾连绵,“米斗百钱”随处可见。

    所以作者说高宗朝很大部分吃的是贞观的家底,贞观的底蕴一直撑着大唐这内部互相中门对狙,不断塔塔开的状态,活生生熬到了天宝,总算是被挥霍一空,之后秩序破碎。很多人根本难以理解,在那样一个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二凤和贞观群臣能够做到这种缔造古代经济巅峰的成就,是多么难以想象的。

    李承乾也明白,不可能把商贾们维系生存的根本都拿过来,那样吃相太难看了,也会寒了他们的心,往后李承乾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这些商贾为代表的商业力量。

    “孤知道了,感谢诸位再次于危难之际出手相助!诸位放心,卿不负孤,孤不负卿。孤借了你们的,就一定会加倍偿还。而得罪了孤的,孤也会加倍奉还。”

    “殿下过誉了,我等皆因殿下相识,才有今日,堂堂正正站在大唐,为我祖上儿孙拼搏颜面。”

    “殿下,有您的这句话,就足够了。我等并非不识好歹之人,殿下不仅为我等带来了财富,更为我等谋求了站在世人眼中的名声,我等感激还来不及啊!”

    李承乾点头:“嗯,有劳诸位大唐民间表率了。烦请诸位多多操劳,早日踌躇,时不待我啊。”

    “我等归家,马上令人前往各地商铺粮仓调集存粮,定然以殿下马首是瞻!”

    “好,孤挺过此次危机,将来必然重礼回馈诸位。孤也不久留诸位了,待到一切安然度过,择日再邀诸位齐聚,孤自当一尽感激之情。”

    李承乾来到两仪殿,众人叽叽喳喳的跟菜市场一样。二凤见到李承乾,连忙招手。李承乾的到来,也让众人纷纷翘首以待。没法子,眼下真的没办法了,只能祈求李承乾这位太子爷,能够带来好消息了。

    李承乾坐下后,沉声道:“一万两千石。”

    众人无不一脸失望,没法子...太少了!杯水车薪啊!

    “...父皇,新罗那边还有法子吗?”

    李承乾此言一出,二凤直接愣住了。一脸纠结,最终坚决摇头。没错,二凤知道国事为先,但这事情本身就涉及大唐基业和未来,乃至涉及李承乾,于公于私都没有理由说出来。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郑丽婉,她的车驾却出现在了长安县的一处驿馆。而这里,就是善德女王一行人的暂住处。唐朝没有所谓的公费接待和说法,你自己解决住宿,乃至没有所谓的官营驿馆说法。

    你算老几啊?老子需要服务你们这群蛮夷?开什么玩笑?在大唐,就要照大唐律法办事,敢得罪咱们唐人,整不死你!

    善德女王本来在雅间用膳,不料护卫来报,有人请见。

    “谁?”

    “回陛下,据闻乃是大唐的太子妃。”

    善德女王略微皱眉:“嗯...请进来吧。”

    郑丽婉步入雅间,宛若高傲的天鹅一般,一身脱尘的气质,还有那双眼迸发的精光,足以彰显天朝皇室的高贵之气。

    “大唐太子妃,郑丽婉。初次见面,善德女王陛下。”

    郑丽婉身子高挑,昂首挺胸,不卑不亢,语气冷淡,尽显高傲,不失傲气。

    “...太子妃殿下,百闻不如一见。请坐吧。”

    郑丽婉也不客气,落座在善德女王面前。

    “本宫觉得女王陛下也非繁琐之人,故此便单刀直入了。三十万石,你要的,本宫做主。”

    善德女王皱眉,随即冷笑道:“...太子妃殿下好大的口气,天子不允,举国反对,殿下何来的底气?”

    郑丽婉淡漠一笑:“能给你,也能收回。”

    “好大的口气!”

    “女王陛下只需给一个准信,其余的无需操心。”

    “...殿下这般求人态度,未免令人难以接受。”

    “女王陛下,本宫提醒你一句。是要眼前,还是未来?”

    善德女王一愣,随即恍然大悟。与其在意眼前一时的意气之争,还是忍辱负重,争取新罗未来。很好理解,李承乾才是未来说了算的主。

    “...朕倒想知晓,殿下为何此时前来?”

    “为大唐、为李家、为殿下。”

    “...殿下倒是看得清楚,身处局中却若旁观者清。”

    “本宫最后问一次,应,不应?”

    “...若是朕不应呢?”

    这里,就有些女人之间的意气之争的味道了。

    郑丽婉也不废话,径直起身:“告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