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第二十六章功越百王

云过是非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so,最快更新金屋最新章节!

    刘彻从牢中出来的时候,已经天亮了,张汤就站在外面不远的地方,微微低着头,眼观鼻鼻观心,大气也不敢喘一声。

    张汤是个小心的人,他不见得对谁最忠心,但是他知道谁能给他权利,所以对待刘彻,也就格外的用心,刘彻让众人从牢中出来的时候,张汤不敢走远,怕皇上再有什么吩咐。

    他没有走远,自然听见了不该听的什么,张汤虽然不明白,但是他这个人,不该自己问的决计不会多问一句,所以就本本分分的站着,全当没听见。

    刘彻出来,只是撩了他一眼,张汤赶紧低头。

    刘彻道:“没有朕的旨意,谁也不能见隆虑侯,谁也不能动他。”

    “诺。”

    刘彻又道:“朕一会儿会让御医过来,隆虑侯在牢里的这些日子,你要照顾着,他有什么要求,你都先应下,然后来禀报朕,知道了么?”

    张汤一听,顿时明白了刘彻的意思,这个意思还不明显么,原来皇上就是打算关一关嬴政,过些日子就放了,而且这些日子也不能让牢里的人受了苦。

    张汤立马就知道了,这个隆虑侯在皇上心里的地位不低,连忙应声道:“诺,圣上请放心。”

    刘彻没有再说话,抬步就走了出去。

    刘彻回了宫,先去换了件衣服,随即就让人摆驾往椒房殿去。

    卫子夫没想到刘彻昨天夜里走了,今儿早上又要过来,当下心中有些惊喜,连忙让人给自己打扮。

    小皇子刘据刚刚起身,还在犯迷瞪,就见刘彻来了,当即欢喜的扎进刘彻怀里,笑道:“父皇今日这么早就来了。”

    刘彻将小包子刘据抱起来,卫子夫走过来盈盈行礼,笑道:“皇上来得好早。”

    刘彻笑了一声,笑意却不达眼底,卫子夫一下子就听出来刘彻的笑声不对味儿,当即有些心慌。

    刘彻盯着卫子夫,道:“子夫,你知道昨夜朕去了哪里么?”

    卫子夫连忙扯了一个笑容,道:“妾妾怎么敢胡乱猜测。”

    刘彻道:“朕去了廷尉署的大牢。”

    卫子夫全身一抖,有些惊恐的看了刘彻一眼,这完全是一副兴师问罪的口气。

    刘彻抱着刘据坐下来,道:“子夫,朕和你说过,朕之所以让你掌管玺绶,是因为你善解人意,而且温和不争,但是现在呢?太皇太后去世了,皇太后也去世了,你以为这个宫里,轮得到你来插手朝政了么?”

    他说的慢条斯理的,卫子夫却吓得面无人色“噗通”跪下来,颤声道:“妾妾从未这么想过。”

    小包子刘据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可是看见刘彻的脸色,有些害怕,禁不住撅了撅嘴。

    刘彻笑道:“你从未这么想过?但是你却这么做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陈蹻他至今是个诸侯,你却派人对他滥用私刑,卫子夫,朕不记得,让你插手这件事了。”

    卫子夫已经有些六神无主了,她不知道该怎么圆自己做的事情,毕竟越描越黑的道理她是明白的。

    刘彻道:“从今天开始,据儿养在朕的身边,你从椒房殿搬出去罢。”

    “陛下!”

    卫子夫惊叫了一声,扑倒在地,连连磕头道:“妾知错了,陛下!陛下饶了妾,妾再也不敢了。”

    刘彻却不理他,站起身来,拉着刘据的手往外走,一边走一边淡淡的道:“朕记得去甘泉宫督战之前,就已经提点你了,你是聪明人,可偏生要做愚蠢的事,往后你就好自为之罢。”

    刘彻说完,再没回头,领着刘据就走了。

    刘彻走了以后,御医天天往廷尉署跑,嬴政身上的本来就是皮肉伤,有个几日就愈合的差不多了,但是要全好还需要等些日子,终归是不痛不痒了。

    张汤给嬴政换了一间牢房,里面桌案床榻什么也不缺,嬴政已经猜出来了,必然是刘彻的意思,不然张汤也不会如此的大胆。

    只是嬴政有些冷笑,他心中是不屑的,毕竟在嬴政的眼中看来,刘彻凭借的是运气而已,除了运气,如何能胜的过自己。

    但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这是自古以来的定律,嬴政心中也怨不得别人。

    忽然听见有脚步声,张汤走过来,隔着牢门道:“隆虑侯,有人来看你了。”

    嬴政抬眼看过去,来人是老熟人了,但是他怎么也没想过,竟然是大将军卫青。

    嬴政看着卫青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刘彻怎么派你这个木讷的人来游说?太不明智了。”

    卫青都没让张汤把牢门打开,只是挥手让张汤下去,隔着牢门看了嬴政一会儿,淡然的开口道:“不是皇上让我来的,皇上吩咐了,没有他的旨意谁也不能见隆虑侯,是我托了张大人才进来的。我有几句话,想要和隆虑侯说。”

    嬴政笑了一声,似乎不甚在意,道:“你说罢。”

    卫青又看了一眼嬴政,语气都没有变化,道:“隆虑侯聪明绝顶,睿智过人,是卫某所不能比的,想必隆虑侯已经知道了我的来意。”

    嬴政坐在矮榻上,瞥了他一眼,道:“霍去病参与兵变,大将军又是霍去病的亲舅舅,想必是想来和我谈一谈,好想办法怎么救霍去病罢?”

    卫青点了点头,道:“但是只说对了一半。去病是我的至亲至近的人,我不会希望去病有事,只要有一线希望,我都会救他,这一趟,也是去病托我来的,他托我来看看你。”

    嬴政垂了一下眼皮,将眼神都藏起来,对卫青说的话无动于衷。

    卫青又道:“还有另一半,却不是为了去病,而是为了皇上。”

    “还是来游说的么?”

    卫青的语气照样很平淡,似乎不起波澜,道:“我是个打仗的粗人,看到的只是表面最粗浅的东西,但是这几日,我也看到了皇上对隆虑侯的态度可能隆虑侯会在想,这样一场天衣无缝的兵变,如果不是匈奴人突然打来,我也不会突然擅离职守跑到甘泉宫去,没准现在的天下已经易主了但是隆虑侯,你决计没有想过,是什么导致的你可以顺利带兵包围甘泉宫?难道是因为轻易说服了去病么?隆虑侯你自己想一想,是皇上对你的信任,对么?”

    嬴政听到这句,身体猛地一颤,喉头急促的滚动了一下,但是表情没有变化,仍旧是一脸不在意的样子。

    卫青却不在乎他的反应,继续说道:“皇上是什么样的人,想必隆虑侯比我要了解的多,太皇太后还在世的时候,皇上和太皇太后的关系不好,不只是因为兵权虎符在太皇太后手中,更是因为皇上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他是皇帝,没有什么人都行,并不是缺了别人就顶不起来这个朝廷但是皇上一而再再而三的对你包容退让,在兵变之后,不但封锁消息,还找着辙的替你寻找释放的理由,隆虑侯,皇上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伴君如伴虎,缺了谁都可以,唯独不能缺了你他是皇帝,却已经做到了这个地步。”

    卫青说完了,顿了好一会儿,随即转身,道:“卫某言尽于此。”

    他说着,再不停留,抬步走了出去。

    嬴政心中有一阵轻微的痉挛,心脏好像不受控制一般的猛跳,卫青的话狠狠砸在他的耳朵里。

    或许卫青说的都没错,嬴政只想到了刘彻的运气,却没有想到,如果没有刘彻的信任与“纵容”他根本不会有举兵的机会。

    但是卫青唯独没有看透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不止刘彻是帝王,嬴政也是,他的骨子里,也是霸道之极的帝王。

    一个是崇尚强权霸术的始皇帝,一个是披着仁爱外衣的法家统治者,如果一起放在朝廷里,势必要伤痕累累的。

    刘彻召了卫青来讨论抵御匈奴的事情,皇太后大丧期间,匈奴人知道汉人不能起兵,所以开始肆无忌惮的烧杀,代郡、上郡一带被洗劫严重。

    刘彻看着地图一会儿,突然叹了口气,道:“朕想重用去病,却不想他给朕闹这么一出。卫青,你说说看,现在朝中的这些武将,谁能比去病更加的出色?”

    卫青听到刘彻提起霍去病,苦笑了一声,道:“陛下完全不必忧心这个。”

    刘彻道:“此话何解?”

    卫青从宽袖里拿出一卷竹简,双手呈上去,刘彻顿了一下,将竹简接过去,展开来看。

    看了一眼就愣住了,随即面色一沉,道:“这是什么意思?”

    卫青道:“前些日子,卑将曾经去探望过去病,他正在写这个,托卑将转交给皇上,去病说有负皇上重望,这是他毕生所学和行军策略,如果陛下觉得策略可行,陛下可挑选可用之将,依照行事。”

    刘彻“啪”的一声将竹简扔在桌案上,道:“什么意思,朕还什么都没说呢,他给自己判了死刑不成?有计策管什么用,有兵书管什么用,朕要的是随机应变的睿智,朕要的临危不惧的魄力,朕要的是他霍去病!不是别人。”

    卫青听着刘彻的话,轻笑了一声道:“卑将替去病谢过陛下,去病若是能听见陛下的这些话,想必一定会很开心。”

    刘彻叹了口气,拍了拍卫青的肩膀,道:“卫青啊,你的苦心朕知道,你疼爱去病,朕何尝不惜才?他这次太过火儿了,再过几天,得给他们个教训。过不了几天朕就把隆虑侯和去病放出来了。”

    刘彻说着,笑道:“朕已经把说辞都想好了,就说陈午病逝期间,隆虑侯和堂邑侯争夺财产有伤风化,朕教训他们一下罢了。”

    卫青连忙跪下,道:“谢陛下。”

    刘彻还没来得及让卫青起来,就见一个内侍急匆匆的进来,道:“陛下,御史大夫公孙弘求见。”

    刘彻让卫青起来,这才让公孙弘进来。

    公孙弘给刘彻行了礼,随即道:“陛下,大事不好了。”

    刘彻听他这样说,知道定然是给自己添堵的事情,道:“什么事?”

    公孙弘道:“齐国刚刚传来的消息,齐国国相主父偃横行暴力,敛财无度”

    “行了。”刘彻突然打断他的话头,道:“朕要听重点,结论。”

    公孙弘见刘彻的脸色不好,只好毕恭毕敬的捡了重点道:“齐往刘次昌被逼自尽了”

    “什么?”

    刘彻一听也有些怔愣,盯着公孙弘,道:“其他诸侯王听到消息了么?”

    公孙弘道:“消息传开的很快,这种事情也捂不住,其他诸侯王人人自危,卑臣让人去打听了一下,好像这些诸侯王想要联名弹劾齐国国相主父偃,和丞相陈蹻。”

    刘彻听到“陈蹻”两个字,登时拍了一下桌案,喝道:“这和陈蹻有什么关系?”

    公孙弘道:“卑臣私以为,实行推恩令,治罪淮南王、衡山王是丞相的功劳最大,所以这些诸侯王料定丞相是推恩令的主导者,所以”

    刘彻听了没有说话,卫青的心也提了起来,他虽然是个武将,但是在朝廷混迹久了,也听过杀晁错,清君侧的事情。

    公孙弘道:“陛下,十二王的上疏马上就会到达京城,陛下要早作决断啊,陈蹻和主父偃不杀,难以平复诸侯王的怨恨,很可能重蹈当年七国之乱的覆辙啊!”刘彻冷笑了一声,让公孙弘登时住了嘴,两条腿直打哆嗦,就听刘彻冷飕飕的声音,道:“先皇杀了晁错,七国之乱不照样发生了么?”

    “这”刘彻挥了挥手,不让公孙弘继续说下去,道:“这件事关重大,朕要廷议,公孙弘,你去给朕把三公九卿都叫过来。”

    “诺。”

    公孙弘立刻就退了下去,刘彻伸手揉了揉额角,似乎有些疲惫,道:“一件事刚刚要过去,又来了一件事”

    三公九卿也听说了齐王刘次昌的事情,很快就赶到了宣室阁。

    刘彻又恢复了镇定自若的样子,把疲惫掩藏起来,坐在龙坐上,道:“各位也都听说了,就说说自己的意见罢。”

    刘彻说完了,扫了一眼众人,眼神留在张汤身上,道:“张汤,你先说。”

    张汤连忙站起来,行礼道:“卑臣以为,推恩令并没有错,齐王确实有罪在身,但是罪不至死,而主父偃也确实专横跋扈,用权无度”

    刘彻轻笑了一声,道:“朕让你说看法,你反倒做了老好人,都有错。”

    张汤碰了一鼻子灰,但是保持中立的态度是最好不过的,只是再行了一次礼,又坐了回去。

    刘彻瞥斜了一眼旁边的汲黯,道:“汲黯的看法呢?”

    汲黯站起来,想了一会儿,才垂着首,道:“陛下,此时事关重大,当年先帝杀晁错,就是因为晁错提出削藩之事,让诸侯王感觉惶惶不安,但是杀了晁错,七国之乱仍然不可避免。眼下的局势,虽然诸侯王颇有不满,但是远远不能和先帝时候的诸侯王势力相比,诸侯王已经没有兵权在手,能够引导的也只是舆论,主父偃确实有错,收受贿赂的证据还在排查,不过已经基本确凿,罪还不至死只是,陛下要考虑一点,齐王年少,秉性软弱,在诸侯王中口碑甚好,再加上正在皇太后大丧期间,诸侯王难免会拿次做文章,如果不处理此次事件,想必诸侯王会借此机会,要求撤回国相刺史的设置,到时候兵权又要回归诸侯王,陛下这么多年来做的事情,就算是白费了。”

    刘彻听了,只是沉默,汲黯分析的太对了,国丧期间,十二王联名上书,必定会引起轩然大波,如果不及时安抚,好不容易收归来的兵权就要付诸一旦,更有甚者,诸侯王被打压了两朝的势力,将会死灰复燃。

    刘彻道:“还有人要说么?说说自己的看法。”

    公孙弘应声站了起来,道:“陛下,卑臣有话说。让诸侯王所忌惮和惶惶不安的,并不是主父偃,其实是丞相。从处死燕王开始,淮南王、衡山王相继灭族之后,诸侯王觉得,陈蹻一言可以兴邦,陈蹻一言可以丧邦,足以令天下诸侯终日不安,主父偃逼死齐王只不过是一个契机而已,不杀陈蹻和主父偃,陛下如何向天下人交代?。”

    刘彻呼吸一窒,随即大笑道:“好啊,好一个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朕是听明白了。”

    刘彻说着,站起身来,径直走出了宣室阁,将三公九卿给撂在了大殿上。

    刘彻释放嬴政的计划还没有实施,十二王的联名上书就递了上来,刘彻忽然觉得,当年因为灌夫不敬,连累的窦婴一家全家灭族的事情,似乎已经微不可谈。

    当年只不过是面临着皇太后的施压,而如今,刘彻已经被十二王居高到国之大义的地步,保嬴政和主父偃,就无法向诸侯王交代,无法向天下人交代。

    诸侯王推举了人到刘彻面前哭诉,指控嬴政和主父偃的罪行,无非和公孙弘说的话一样,刘彻三天都没有睡,他站在未央湖旁边,伫立了一个晚上。

    刘彻想了很多,当年和陈皇后相处的点点滴滴,一个骄纵跋扈的长公主之女,刘彻还在纳闷,为何突然变得沉稳睿智了,原来是换了瓤子。

    刘彻又想到了陈蹻,那个一心只想爬上自己的床榻,荣华富贵的小人,也是在一夜之间,变了样子,这么许许多多匪夷所思的事情,只要相信了,其实变得顺理成章,一切的迷惑全都解开了。

    怪不得,刘彻轻笑了一声,怪不得他总是将两个人的影子重合起来,原来本就是一个人。

    刘彻在未央湖伫立整整一晚的第二日,就召见了廷尉张<><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utex.asp?bid=109&id=42964"></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