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那里去了

等待好运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so,最快更新等待好运文集最新章节!

    在新年即将来临之际。谈论这个陈旧、乏味的话题似乎有点别样的味道。然而岁月悠长年轮复转,我们谁都无法逃避自然法则。不管你愿意与否!虽然春晚年年看,团圆的饺子年年吃,可过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了。甚至连孩子们都觉得过年就是睡几天懒觉、能玩几天电脑游戏罢了。究竟是怎么了?难道我们中华民族流传三千多年的节日真将在“情人节”“圣诞节”这些洋节的喧嚣声中悄然退却了吗?

    我是个思想比较守旧的人,特别是对“春节”更是有着深厚的情怀。成人以后每逢新春佳节的时候,总是想尽一切可能,使自己的节日过得有滋有味,然而却总是事与愿违,每每给自己的心中留下无尽的感叹。人们常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我却是每逢佳节多忆昔。

    前些年,由于工作方面的原因,一年四季忙碌个不停,使自己的身心一直处于极度的疲乏之中。好不容易盼到年末终于有了休息的机会,所以每次回老家过节。对春节里的礼数总是能躲则躲、能省则省。比如熬大夜放礼炮、走亲访友什么的,久而久之渐渐失去了新春佳节的乐趣,把过年仅仅当成了看看电视剧或者睡懒觉的节日。或许现代人是真忙!忙得为了生存对一切身外之事都失去了应有的兴趣。

    我们家以前很穷,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带着我们兄弟几个尝尽了生活的艰辛和磨难,却始终对未来的生活抱着豁达的心态。随着时光的流转,我们弟兄几个陆续成家立业离去。现在,老母亲已是七十多岁的高龄了,但每逢过新年的时候,看到我们每家都带着孩子回来团聚时,高兴的手舞足蹈,忙里忙外地采购年货,张贴春联,甚至连除夕夜的鞭炮都是她老人家亲自点燃。看到老人对未来生活的那种乐观态度,现在细细想来,感到甚是惭愧。

    写到这里,突然间我想起了唐代诗人王安石有关春节抒写的诗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姑苏”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写此诗时已临近壮年,诗人通过燃放鞭炮、喜饮年酒和更换春联等过年的三件礼事形象细致地描绘了当时人们过年的喜庆气氛。试想如果一个对年日没有深刻感悟的人是绝对写不出如此形容贴切精彩绝伦的诗句的。

    其实,我也经历过那种“千户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年岁。在哪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里,我们这些穷苦人家的孩子,平日里总是穿着哥哥、姐姐们退下来的破旧衣服,过着山药蛋、窝窝头而且还吃不饱的生活。可每逢过年那就不一样了!从腊月里开始,我们的幸福日子就开始了。父母们忙着给我们缝制新衣服,平日里清淡的饭菜里也出现了久违的肉味了,随着春节逐渐地临近,我们的心情也越来越兴奋了,几个小伙伴经常蹲在墙角边、老树旮旯间板着手指头数着慢慢流淌的日子,焦急地盼望着企盼已久的节日快快来临!

    腊月二十三是传说中老灶爷上天的日子,也是家家户户开始大扫除的时候。这天清晨,我们诚惶诚恐地跟在母亲的身后来到厨房,跪拜在早已摆好的香案前烧香祭拜。望着母亲一脸虔诚的样子,使我们对过年这种盛大的节日存满了好奇感。上午,在父亲的带领下,我和哥哥们便开始了类似于搬家的行动;从屋里把所有的家具搬在院子里,然后对房间的每个角落进行扫除,母亲则对家具进行仔细地擦洗,此项工作一直持续忙碌到下午才能结束,而后再把所有的家具搬回房间。

    腊月三十,实际已是春节的开始了。这天父亲早早地把我们叫起床,开始清除院子里那棵老态龙钟的桃树在秋季飘落的树叶、扫除院子和门外街道旁的垃圾以及粘贴春联。与此同时,母亲已开始为我们烧起了洗澡用的热水。清扫工作结束后,我们兄弟几个便依次逐个洗浴。而后,便开始试穿期待已久的新衣服,新衣服是用那种草绿色的的确良布料缝制的,宽大新颖的衣服与我瘦小怯弱的身体有着明显的反差(据妈妈讲,因小孩子正在长身体,做大点能多穿些日子)。虽如此,仍按奈不住自己内心激动的喜悦,特别是当听到从外面传来阵阵零星的炮竹声便更是心急火燎地往外冲去。

    太阳落山了,小村庄的屋顶上冒起炊烟。街道旁田野间又响起了妈妈们焦急的呼唤。不一会,我们这些像没头苍蝇到处乱串的孩子便在一声声慈祥的叫骂声中向家溜去。其实,真正的过年活动是在晚上开始的。吃过饭后,我们兄弟几个拿着妈妈分给的鞭炮,小心翼翼地逐个拆散装在自己的小口袋里,然后点上根香棒和相约的伙伴们开始了夜游活动;从同学甲的家溜到同学乙的家再到同学丙、从这条街窜到那条街,边点燃炮竹、边游荡、边评价谁家院里的年火烧的最旺等等话题,一直要进行到午夜时分才回去睡觉。哪个年代人们都很穷,更不知电视为何物!

    初一清早是必须要早早起床的,不管大人小孩都要到长辈那里去行跪拜年礼。我们这些小孩子行完跪拜礼后还可获得老人的压岁钱(虽然只有五分钱)。

    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摸一摸自己的枕头下看看妈妈给塞了多少压岁钱,这是我们最最关心的大事,因为这是一年间唯一由我们自己支配的“私有财产”而后,先喝了妈妈早已准备好、象征来年甜甜蜜蜜的红糖水后,便奋涌而出开始了以燃放鞭炮的形式迎接新年的到来。一直持续到母亲把第一碗饺子供奉在祖先的灵牌位前时才结束(那时还没流行午夜燃放礼炮辞旧迎新的习惯)。吃过早饭后,开始逐个地给长辈老人跪拜年礼,讨要压岁钱。时间过得可真快呀,转眼间,就到中午了。中午饭是一天里最丰盛的,虽没有现在的大鱼大肉,但对我们来说,与平日里的生活相比,已是相当的奢侈了。下午便是我和同学们最开心的时候,大家相拥来到某个同学家玩起了讲鬼故事,打扑克等游戏。一年中最幸福、最快乐的一天就这样在欢乐的笑声中悄然而过。

    沧海横流,尽显一叶。改革开发三十多年来,人们的生活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餐桌上的饮食丰富了、身上的衣服考究多样了。吃!早已不是问题了,你想吃什么?你想什么时候吃?随时都能满足了你的愿望,已无须再等年夜了!这就是时代进步的结果。俗话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似乎也成了现代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物质生活提高了,精神生活却失去了往日的那份宁静。令人曾经愉悦的岁月早已随风而逝,美好的回忆却永驻心间。试问;曾经勾人心魄的年味那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