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是一场戏

DENGLIN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so,最快更新DENGLIN文集最新章节!

    建安十二年,刘备到新野的时间已经不短了。这年冬天,刘表请刘备到荆州相会。刘表又为立长立幼烦恼,想听刘备的意见。刘备一时失言,被蔡夫人偷听,怀恨在心;再次失言,有藐视刘表,觊觎荆州之意。蔡夫人乘机怂恿刘表除掉刘备。刘表无可无不可。蔡夫人马上召见蔡瑁,决定连夜杀死刘备。伊籍探知,紧急通知刘备。刘备一行星夜逃回新野。

    蔡夫人一计不成又施一计。欲以在襄阳大会众官为由,谋害刘备。使者请刘备到襄阳。众人以为不妥,关羽不然。刘备决定赴会,赵云自告奋勇为刘备保驾。

    刘备和赵云到了襄阳,二人形影不离。次日宴会开始,蔡瑁用计把二人分开。危急之际,又是伊籍暗通消息。刘备不及通知赵云,单人匹马冲出西门,落荒而逃。蔡瑁带人随后追赶。

    刘备跑了一阵,前面有一条河,叫做檀溪,是襄江的支流。檀溪有几丈宽,挡住了去路。刘备调转马头,眼看追兵越来越近。他别无选择,只得强行渡河,下水没几步,坐骑前蹄下陷,衣服都打湿了。刘备加鞭大呼:“的卢,的卢!今日妨吾!”话才说完,那马从水中喷涌而出,腾云驾雾一般飞到了对岸!他回望对岸,蔡瑁已带人赶到岸边。

    刘备跃马过檀溪,好似鲤鱼跃龙门。他的运气从此一天比一天好了。

    刘备如痴如醉,策马信步而行。夕阳西下,一个牧童骑牛吹笛而来,好不悠然。牧童见了刘备,停牛罢笛,看了一会说:“将军莫非破黄巾刘玄德否?”刘备吃惊。牧童说:“因常侍师父,有客到日,多曾说有一刘玄德乃当世之英雄。今观将军如此模样,想必是也。”刘备问:“汝师何人也?”牧童说:“吾师复姓司马,名徽,字德操。颖川人也。道号‘水镜先生’。”刘备又问:“汝师与谁为友?”牧童说:“与襄阳庞德公、庞统为友。”刘备说:“吾正是刘玄德。汝可引我去拜见你师父。”可见司马徽经常和客人谈起刘备,对刘备十分了解。

    刘备和童子在庄前下马,步行到了中门,听得琴声甚美。刘备示意他暂时不要通报,好好欣赏一下。琴声突然停止了,一人笑着走出来,说:“琴韵清幽,音中忽起高亢之调,必有英雄窃听。”童子说:“此即吾师水镜先生也。”刘备见其人仙风道骨,器宇不凡,连忙上前施礼。司马徽说:“公今日幸免大难!”刘备吃惊不小。童子说:“此刘玄德也。”童子多事,师父早就猜到了。二人分宾主坐定。司马徽说:“公今必逃难至此。”刘备据实以告。司马徽说:“吾观公气色,已知之矣。”于是问刘备:“吾久闻明公大名,何故至今犹落魄不偶耶?”刘备说:“命途多蹇,所以至此。”纯粹是废话,说了等于没说。司马徽说:“不然。盖因将军左右不得其人耳。”司马徽自然而然就把对话引到了正题,好给刘备推销人才。刘备不以为然:“备虽不才,文有孙乾、糜竺、简雍之辈,武有关、张、赵云之流。”司马徽说:“关、张、赵云,皆万人敌,惜无善用之之人。”刘备遗憾地说:“备亦尝侧身以求山谷之遗贤,奈未遇其人何!”司马徽说:“今天下奇才,尽在于此,公当往求之。”刘备喜出望外:“奇才安在?果系何人?”司马徽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问:“伏龙、凤雏何人也?”司马徽抚掌大笑:“好!好!”确实是好,鱼儿要上钩了。刘备再问,司马徽说:“天色已晚,将军可于此暂宿一宵,明日当言之。”

    司马徽这一番话,很难说是即兴发挥,更象是预先做了功课,只等刘备来了,就照本宣科。

    刘备想着司马徽的话,夜不能寐。到了半夜,一人敲门进来,司马徽问:“元直何来?”刘备起床偷听。其人回答:“久闻刘景升善善恶恶,特往谒之。及至相见,徒有虚名。盖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者也。故遗书别之,而来至此。”司马徽说:“公怀王佐之才,宜择人而仕,奈何轻身往见景升乎?且英雄豪杰,只在眼前,公自不识耳。”刘备大喜过望,看来来人不是伏龙就是凤雏。想出去相见,又觉得卤莽。再说司马徽已经说了“明日当言之”何必如此冒失呢?

    刘备傍晚才到司马徽庄上,徐庶半夜就来了,说明他即使不在襄阳,也在附近。刘备弃席而逃,襄阳众官都知道了。徐庶在刘表那儿,不会不知道。刘备逃到了哪里,他也应该知道。他就是这一带的人,深通兵法,熟悉山川形胜。

    司马徽居然不知道徐庶去投刘表。果真如此,徐庶离开刘表,又何必夤夜前来告诉司马徽。司马徽半夜三更吹捧徐庶,有什么必要?徐庶投刘表,不会今天去明天就走吧。他早不走晚不走,一定要今天走?就是今天要走,也没必要半夜三更跑来向司马徽汇报。

    司马徽的庄园那么大,偏要安排刘备睡在进门旁边的房间。半夜三更的,他们说话也不小声点。他们都是有教养的人,不会不懂得基本的礼节。

    他们就是要给刘备演戏。如果刘备听不到,就没办法往下面演了。

    好不容易等到天明,刘备求见司马徽:“昨夜来者是谁?”司马徽一点也不吃惊:“此吾友也。”仿佛刘备早就知道了。刘备请求相见,司马徽说:“此人欲往投明主,已到他处去了。”“且英雄豪杰,只在眼前”怎么又到他处去了呢?刘备问其姓名,司马徽不答;又问伏龙、凤雏到底是谁,还是不答。昨晚才说“明日当言之”天亮就不认帐了。刘备请司马徽出山,司马徽说:“自有胜吾十倍者来助公,公宜访之。”又把刘备的胃口吊了起来。

    刘备回到新野。次日送别刘琦回城,忽见一人长歌而来:“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刘备想:“此人莫非水镜所言伏龙、凤雏乎?”司马徽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下马相见,请他同到县衙,此人说:“我乃颖上人也,姓单,名福。久闻使君纳士招贤,欲来投托,未敢辄造;故行歌于市,以动尊听耳。”刘备大喜,待单福为上宾。单福以“的卢”妨主考验刘备,刘备生气地说:“公初至此,不教吾以正道,便教作利己妨人之事,备不敢闻教。”单福笑着道歉:“向闻使君仁德,未敢便信,故以此言相试耳。”刘备通过考试,单福也取得了刘备的信任。刘备于是拜单福为军师。

    刘备真是糊涂,听一个陌生人吟了几句诗,又说了一通道理,就信以为真,还拜他为军师,把身家性命都交给他。万一他是曹操派来的奸细,岂不落入圈套之中。然而有了司马徽的铺垫,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

    或许刘备有他的用意。他要向“遗贤”表明,他刘备求贤若渴不是假的。素不相识的人,都能深信不疑,委以重任。伏龙、凤雏应该主动上门了吧。

    还有一种可能,刘备知道单福就是元直,故意不点破,看他怎么表演。这种策略也颇符合刘备深藏不露的性格特征。刘备听过元直和司马徽的对话,对他的声音应该似曾相识。刘备刚回到新野,他就前来投托。早不来,晚不来,应该跟司马徽有关联。

    刘备离开司马徽庄上时,徐庶肯定没有走。徐庶化名单福,应该是和司马徽商量的结果。

    徐庶为何不光明正大投靠刘备?因为他一旦挑明身份,就要和伏龙、凤雏扯上关系。司马徽把伏龙、凤雏吹得天花乱坠,刘备又要追问:“伏龙、凤雏果系何人?”现在还不到诸葛亮出场的时候,搞得越神秘越好。

    曹仁手下吕旷、吕翔来攻新野,单福从容不迫,指挥若定,杀得二吕大败亏输,兵败将忘。曹仁气不过,倾巢而出,发誓踏平新野。单福料定曹仁后方空虚,略施小计,乘机夺了樊诚。刘备大喜过望,视单福为左膀右臂。现在刘备可以放心了,曹操即使要使反间计,也不至于把偌大一座城池作为赌注。

    曹仁败回许昌。曹操问:“不知谁为刘备画策?”曹仁说是单福。曹操不知道。程昱笑着说:“此人乃颖川徐庶,字元直。单福乃其托名耳。”曹操说:“徐庶之才,比君何如?”程昱说:“十倍于昱。”曹操说:“惜乎贤士归于刘备!羽翼成矣!奈何?”

    程昱远在许昌,都知道单福就是徐庶。程昱回答得多干脆,说明他早就知道了。刘备反而不知,合乎情理吗?就算开初不知,后来也应该知道了。还有诸葛亮,徐庶就在他的眼皮底下,他能不知道吗?说不定他正在家里写“隆中对”等着刘备大驾光临呢。

    曹操爱才心切。程昱为曹操献计,先抓徐母到许昌,再把徐庶骗来。徐庶接到老母书信,忧心如焚,这才把托名之事向刘备说明。刘备闻言大哭:“子母乃天性之亲,元直无以备为念。待与老夫人相见之后,或者再得奉教。”毫无见罪之意。徐庶感激莫名,给刘备解开了伏龙、凤雏的迷团,并竭力推荐诸葛亮。

    徐庶前脚走,司马徽后脚就来了。司马徽说:“闻徐元直在此,特来一会。”明明是他和徐庶商量的,徐庶都招认了,他还要假装不知道,太虚伪了。

    徐庶走了,刘备要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不是轻易就能见到的。司马徽最怕刘备没耐心,专程来给他打气,最好的办法是给诸葛亮打广告。司马徽把诸葛亮比做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旺汉四百年的张子房。这样一来,哪怕是天上的星星,刘备也要想办法摘下来。否则,刘备去一次,或再去一次就打退堂鼓,三顾茅庐变成一顾茅庐或二顾茅庐,而且什么都没“顾”到,最后一顾二顾都湮灭了。

    第二天,刘备和关、张带着从人来到隆中。刘备下马亲自敲门,童子问是何人,刘备说:“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童子说:“我记不得许多名字。”刘备又说:“你只说刘备来访。”童子说:“先生今早少出。”刘备问:“何处去了?”童子说:“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刘备问:“几时归?”童子说:“归期亦不定,或三五日,或十数日。”刘备惆怅不已。真的,假的?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假作真时真亦假!还是张飞直爽:“既不见,自归去罢了。”刘备说:“且待片时。”关羽和稀泥:“不如且归,再使人来探听。”刘备嘱咐童子:“如先生回,可言刘备拜访。”童子不答。

    这童子好生无礼!客人来了,他爱理不理,客人自我介绍,他出言不逊;客人告辞,他无动于衷,客人嘱咐,他装聋作哑。

    客人何人也?刘备也!刘备何人也?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曹操都要敬他三分。区区一童子,若非主人有令,怎敢如此无礼!诸葛亮的用意,不过要考察刘备的心胸气度。只是这戏演得太差劲了!表演正是刘备的强项,信手拈来,有何难哉。

    刘备一行上马回去。没走多远,忽见一人,容貌轩昂,风姿俊爽。刘备急忙下马向前施礼:“先生非卧龙否?”其人说:“吾非孔明,乃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也。”刘备说:“久闻大名,幸得相遇。”

    昨天司马徽才说“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颖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今天刘备就久闻大名了。刘备到底是客套还是早就知道,作者没有交代。但是刘备“尝侧身以求山谷之遗贤”难道他真的两眼一抹黑,对颖川的风土人情一无所知?

    崔州平也够神的,偏要和刘备一前一后来访诸葛亮。见了刘备还要考试:“将军何故欲见孔明?”刘备对答如流。任务完成,崔州平谢绝邀请,长揖而去。

    过了几天,刘备打听得诸葛亮回来了,便叫备马。张飞最可爱:“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唤来便了。”刘备说:“孔明当世大贤,岂可召乎!”面都没见过,凭什么如此肯定?看来广告见效了。三人又去。时值隆冬,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天寒地冻。张飞又要回去,刘备说:“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

    都是自家兄弟,刘备终于说心里话了。童子无礼,他不为所动,自然也是“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诸葛亮上知天文,下识地理。他选这样一个日子现身,也是考察刘备的“殷勤之意”这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将到卧龙岗,突然听到路边酒馆有人吟诗。一人吟罢,又有一人击桌而吟。吟诵的内容,恰好搔到刘备的痒处。二人吟罢,抚掌大笑。刘备想:“卧龙其在此间乎!”下马进去,见一人白面长须,一人清奇古貌,刘备施礼:“二公谁是卧龙先生?”长须者说:“公何人?欲寻卧龙何干?”又是考试。刘备依然对答如流。长须者说:“吾乃颖川石广元,此位是汝南孟公威。”刘备邀请二人出山,二人不允:“明公请自上马,寻访卧龙。”

    刘备一行又往卧龙岗来。庄前下马,敲门问童子:“先生今日在庄否?”童子说:“现在堂上读书。”刘备跟着童子进去,忽闻吟咏之声。只见一少年拥炉抱膝,正在吟诗。刘备等他吟完,才上堂施礼:“备久慕先生,无缘拜会。今特冒风雪而来。得瞻道貌,实为万幸!”少年慌忙答礼:“将军莫非刘豫州,欲见家兄否?”刘备吃惊地说:“先生又非卧龙耶?”少年说:“某乃卧龙之弟诸葛均也。”刘备追问诸葛亮行踪,诸葛均的回答和童子毫无二致。又说:“家兄不在,不敢久留车骑。”直接下了逐客令。

    上次连家门都不让进,这次不但进了家门,还见到了卧龙之弟,总算又进了一步。

    刘备无奈留书一封,请诸葛均转交诸葛亮,拜辞出门。诸葛均送出门,刘备再三殷勤致意而别。才上马,忽见童子招手篱外:“老先生来矣。”只见一人暖帽遮头,狐裘蔽体,骑驴携酒而来,转过小桥,吟诗一首。刘备滚鞍下马:“先生冒寒不易!刘备等候久矣!”那人慌忙下驴答礼。诸葛均说:“此非卧龙家兄,乃家兄岳父黄承彦也。”刘备说:“适间所吟之句,极其高妙。”黄承彦说:“老夫在小婿家观梁父吟,记得这一篇。”原来是葛亮行的大作。刘备说:“曾见令婿否?”黄承彦说:“便是老夫也来看他。”又和刘备碰在一起了。后来陆逊被困“八阵图”是黄承彦把他引出来。襄阳夔关相距何止千里,关键时刻他又出现了。

    到目前为止,所有配角都已经出场。他们是诸葛亮的密友、兄弟、丈人、童子。他们的卖力表演,使刘备充分认识到,三上卧龙岗势在必行;同时他也明白,主角终于要隆重登场了。

    为了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殷勤之意”这回刘备的准备工作更加隆重。斋戒三日、熏沐更衣。离草庐半里之外,刘备就下马步行。三人到庄前敲门,刘备说:“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来拜见先生。”已料定诸葛亮在家。童子说:“今日先生虽在家,但今在草堂上昼寝未醒。”刘备叫休通报,吩咐关、张二人在外面等候。

    诸葛亮已经收到若干考察报告,还是不放心。他是天才,对别人都不敢信任,不得不事必躬亲。刘备已经站在他的卧榻之旁,他还假装酣睡。他要亲自试探刘备的耐心到底有多大。刘备也是“殷勤”有加,不去找把椅子坐着,偏要拱立阶下。关、张二人久等不见动静,进来见刘备还站着。张飞乃性情中人:“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估计诸葛亮也觉得张飞可爱。关羽再三劝住。刘备叫二人仍然到外面等候。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睡了。又过了一个时辰,他终于不好意思了,装模作样伸个懒腰坐了起来。

    三顾茅庐的传奇至此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司马徽这帮人为什么要死心塌地配合诸葛亮的演出呢?从他一点都不给徐庶面子可以推论,他对其他人也不会有什么好脸色。答案是利益使然。荆州处在曹操和孙权势力范围的中间地带,双方都在觊觎这块地皮。荆州的士人集团急需找到一个保卫家园的主子。刘表懦弱无能,担不起这个重任。刘备从各方面来说都是不错的人选。如果诸葛亮协助他取得荆州,大家的利益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刘备到新野的日子不短了,到荆州更长。他们为何现在才想起投靠他?到底是选择刘表还是刘备,他们也在反复权衡,等待最佳时机。刘备即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