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杨振宁看科学精神

DENGLIN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so,最快更新DENGLIN文集最新章节!

    2010年1月6日,北京三联书店,杨振宁携夫人翁帆出席他的新书曙光集新书发布会。发布会上,杨振宁第一句话不是谈书,而是“我跟翁帆是三年以前结婚的。”

    杨振宁要卖书了,大约知道他的书也不怎么好卖,于是大谈他和翁帆的幸福生活。本人虽然持怀疑态度,也要祝福他们。他却把“幸福生活”作为卖点,本人就忍不住要说几句了。

    网友搞笑:杨振宁再婚后,好友说:“真委屈了人家,你都能做人家的爷爷了。”杨振宁说:“我更委屈,她爷爷比还我小两岁,可我还得装孙子呢!”

    果真如此,杨振宁还有自知之明。按照常态,翁帆应该做他孙子的老婆。我们的老祖宗早就抢过儿子孙子的老婆,虽然未必见不得人,最好还是关着门去过幸福生活。杨振宁却如此高调,仿佛又得了诺贝尔奖,又成了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如果大家都要学习杨振宁,去和孙子辈抢老婆,还和杨振宁一样抢到了手,那么杨振宁的孙子也只有打光棍了。这样后果很严重,中华民族就要断子绝孙了。如此罪责,杨振宁担得起吗?国家也好,民族也罢,要持续发展,首先要有人。天朝的统治者,几千年来上演了无数罪恶的勾当,看似争权夺利,实质上争夺的不就是人吗?近六十年来最大的功绩就是人口生产得太多了,所以现在最不值钱的东西就是人。但是都像杨振宁一样折腾,只要几十年老本也就吃完了。

    所以这种事情,杨振宁一个人干干倒也无妨,但是绝对不是光荣的事情,更是万万没有推广的价值。

    本人并非要揪住杨振宁的私生活不放。在某些人的眼里,本人肯定是吃不了葡萄说葡萄酸。鉴于本人向来不惮以小人之心度小人之腹,当然也不会在意他人以小人之心度鄙人之腹。

    杨振宁的诺贝尔奖,已经是半个世纪前的事情,而且那时他早就是美国佬了,与中国何干?!杨振宁这样的美国佬,不在美国老老实实呆着,却要跑到清华大学的别墅里占一个神位,说明他是一个耐不住寂寞的人。没有鲜花和掌声,他很痛苦。杨振宁在科学上的建树已经是昨日黄花,唯一的本钱就是当年的诺贝尔奖。估计这个名头在美国不值钱,美国的诺贝尔奖得主够多了。但是中国就很需要,中国的大学尤其需要。清华大学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或者自认为已经是世界一流大学,连一个诺贝尔奖得主都没有,咋个好意思呢?自己培养不出来,租一个也未尝不可,正好有一个爱国的杨振宁,双方自然一拍即合。

    我是从来不认为我们这儿有世界一流大学的,甚至连大学也没有。大学的生命力是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我们这儿的所谓大学是不折不扣的衙门,等级森严,权力通吃。所有人都匍匐在权力的脚下,谈何独立自由!没有大学,何来科学!

    这个爱国的杨振宁,他是货真价实的美国佬,他如果爱国,理所当然应该爱美国。按照有司的说法,好象他爱的又是中国。我就搞不懂了,他到底是爱国还是不爱国呢?

    话又说回来,清华大学的别墅也不是那么好住的。杨振宁住进了清华大学的别墅,就开始厚颜无耻地歌颂我们这儿的教育制度。我不相信杨振宁是老糊涂了,或许这是他入住的前提条件。

    我们这儿的教育制度,除了高考相对公平,属于没有办法的办法外,其余便无足观。义务教育严重短斤少两,教育资源严重失衡,城市乡村极不平等,学校充斥欺骗和谎言,从幼儿园便开始权钱交易,择校热近二十年高烧不退,等等等等。我本一介草民,也非专业人士,都看得清清楚楚。杨振宁何等人也,岂能不知?非不知也,利益当前,别无选择!

    或曰:“你都可以大放厥词,为什么杨振宁就不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呢?”此言看似有理,实则不然。我等草民,放一个臭屁,影响范围有限,清风一拂,了无痕迹。杨振宁堂堂诺贝尔奖得主,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杨振宁的破坏性目前还很难评估,但有一个现成的例子,是很有说服力的。

    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完美得近乎神的钱学森。他的两篇文章,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和农业中的力学问题,毫无疑问对老人家发动大跃进产生了影响。1959年3、4月间的上海会议,李锐问老人家,何以相信“万斤亩”答曰:钱学森在报纸上发表过一篇文章,说是太阳能利用了百分之几,就可能亩产几万斤,因此就相信了。(李锐庐山会议实录,页62,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

    大跃进到底饿死了多少人,有司一直躲躲闪闪。国内外学术界比较公认的数字为3700万-4300万。如果把1%的帐记在钱学森头上,同时我们又认定生命是人类世界最为宝贵的东西,那么钱学森的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父,中国乃至世界工程控制论之父等等头衔都将黯然失色。

    当科学依附权力,卖身为权力服务的时候,破坏力是巨大的,我们又怎么能不格外警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