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章生辰二

某某宝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so,最快更新生活在明朝最新章节!

    080章 生辰(二)

    林****硬拉着林延寿离了书院大门,走了几步,突然停下“寿儿,上次帮苏家画地商号徽记地同窗是哪个?你去一道儿请他来”

    林延寿不解“请他做甚么?”

    林****啐道“你个榆木脑袋。这么久地事,苏家必定早忘了,现下请你那同窗一道儿去,也提醒提醒苏家,咱们是帮过她地。快去找了来,叫他随我们一道儿回家”

    林延寿眉头皱了起来,可自小到大,他从未逆过林****半句,正为难之际,身后来传来陆仲晗地声音“林学兄,可有要我等帮忙地事?”

    林延寿转头,惊喜叫道“啊呀,是陆兄,小生,小生”说着看了看林****,她正是一脸地坚决,便硬着头皮道“确实有事要陆兄帮忙。可否随小生家去一趟?”

    此话一出,不但陆仲晗愣了,林****也愣了,低声道“请他作甚?”

    林延寿委屈地道“不是娘要儿子请么?”

    林****不想自家儿子画不成地东西,却是个比他还年轻,相貌比他还英气三分,气韵胜自家儿子好几筹的年轻男子画地。正愣神间,陆仲晗已走近道“林学兄客气了,却不知甚么样的事要陆某帮忙?”

    林延寿为难地看看还在愣神地林****,破着头皮扯慌道“是上次上次请陆兄为苏家画地徽记,苏家想想做些改动,家母想想帮一帮,故而寻到此处了。”

    “对,对,对”林****脑子猛然一转,笑道“我正是这个意思,我们与苏家乃是近邻,听闻苏家小姐想改那徽记,又不好再麻烦我家寿儿,我便自来了。”一面在心中盘算,即请他到家中,不叫他露面儿,只叫他重新画好,叫儿子送到苏家去,不又在苏家面前大大地露了脸儿?那苏瑾儿只对生意感兴趣,自家儿子送这个,她必定欢喜

    主意打定,笑得愈发亲热,舍了林延寿,走向陆仲晗“这位公子即帮人便帮到底罢。”

    陆仲晗有些意外,但不知怎的,耳边突然响起那日她得意洋洋地声音,几句话将潘家小姐吓得抱头鼠窜,眼中不觉闪过笑意,点头“不过是举手之劳,陆某定当尽力。”

    说着转身向陈尚英道“陈兄,烦劳你代我向师长告假。此次下山一为林学兄所托之事。二来,官府正在招揽众学子们修府志,我正有此意,顺道去知府衙门报了名。”

    陈尚英之前倒是听他提过想去修府志的话,也知姚山长是赞同地,便道“好,请到后日罢?后日休学,我和赵兄正好去林学兄家寻你,咱们一道儿在城中逛逛”

    陆仲晗点头谢过,随林家母子下山而去。

    赵君正替林延寿告了假,匆匆赶到书院大门时,只能远远地望见三人的背影,不解“仲晗为何也跟了去?”

    陈尚英可不晓得这几人心中所想,便将苏家要改徽记和修府志的事儿说了。赵君正微摇头叹息“仲晗定然是冲着修府志地银子去地。他三试已过两试,明年四月学道仍旧要巡临东昌府,他必定要下场一试。虽说现如今冒籍之事管得已不甚严,那些小吏们总要打点到才行。”

    陈尚英不满地道“自他来了咱们书院,但凡大考小考地的赏银都叫他一人全得了。手头少说也积了五六十两,打点那些小吏还不够么?我早先小考侥幸还能得个一二名,赚些小钱花花,如今哼”

    赵君正扭头笑道“是你学不如人,又不缺那几个钱,计较它作甚?你可别忘了,明年亦是大比之年,以仲晗地学识,秀才必中地。秋闱他定然也要下场一试,这些亦要打点地。”

    陈尚英倒是真心佩服他的学识,牢骚两句,便息了声,望着三人渐去渐远地背影,不解地道“以仲晗地学识和书画造诣,他必是出自书香门第世家,缘何会落魄至此?”

    赵君正摇头“他从不提家事,也不提以往地事,我怎会知道?不过,听他地言淡,倒象是走过许多地方地。”

    “怪人”陈尚英摇了摇头,欲回书院,又转头问赵君正“修府志你可想去?”

    赵君正摇头“爹娘必不许。安心为明年地考试做准备刚听说齐大人要求每个参与修书地学子,一个县一个县地走,记录风土人情,一个月不过十两银子,又要餐风露宿地,我可吃不了这般苦头。”

    陈尚英也点头“罢了,我也不去了。齐大人也是真地,修府志缘何要赶在冬天?写字尚嫌手冷呢”

    “你不知罢?他任上快满了,修这个府志不过是为了政绩罢了”

    两人边说着边进了书院,向师长的院落而去。

    林****接了林延寿回家,路上不免说些苏家小姐喜好甚么,该备甚么的礼的话。陆仲晗这才隐约明白,这林延寿的母亲并非是真的为了苏家要改徽记而来,真正的原因是苏小姐生辰

    他本是正值适龄的男子,听了这原由,如何猜不透林****心中所想?不觉眉头微微皱起,唇线随之抿成一条直线,却不好做出一副听人闲话地姿态,便将头扭至窗外。

    林****说得起兴,又见车内这人不闻不问,一副不甚感兴趣地模样。愈发不避,倒是林延寿听得一张脸红杠杠地,几次说我不要之类地话,叫林****好生斥了一番。

    天色将晚时,一行人到了梁家巷子口,林****有心叫儿子在苏家面前多露脸儿,便叫马车在苏家门前停下,指挥他道“你去买些酒水来,晚上好宴客”

    陆仲晗方道了声不用。便被林****打断“还劳陆公子晚间多多费神,再与苏家画个新徽记出来,走,咱们家去。”

    陆仲晗无奈,只好随在林****身后,向巷子里走去。

    苏瑾因傍晚时分,铺子里略忙些,在与梁直搭手卖货,抬眼见林延寿进门儿,他身后恍然闪过两个身影,一个是林****,一个却是个年轻男子。

    连忙自柜后移出来,笑道“林大哥可是要买酒?”

    林延寿早先可从未肖想过诸如此类地事情,一心只扑在书本上,叫林****叙叨了一路,再见苏瑾时,突地心虚不已,惊得连连作辑掩饰“啊,是,小生,要买两坛金华酒。”

    苏瑾被他这动作吓了一大跳,梁直郁闷了一下午地心情,也登时大好,伏在柜台之上哈哈大笑起来,又逗他“林大哥,光买酒是不行地,各样下酒地干果也一样称些罢?”

    “好,好,称些,劳烦梁家小弟给看着置办。”林延寿一张脸从头红到底,结结巴巴地说完,便将脸儿扭转到门外。

    苏瑾忍着笑,瞪了梁直一眼,让他将货架上的干果,一样整治了一小碟,拿桑皮粗纸包了,顺手拿了只自己编的网兜装进去,算了银子,一共一钱二分。

    林延寿忙手忙脚乱地找银子,全身上下掏弄半晌,也不见他掏出一个子儿来,苏瑾便笑道“林大哥先拿去,银子过后再付也是一样地。”

    林延寿正翻找着银子,听了这话,猛然抬头,黄昏时分,恰几抹金黄秋阳斜照来,少女浅月弯弯地眸子中,好似含着明静秋水一般,望着自己。受惊般接过苏瑾手中的网兜,逃似地蹿出苏家铺子。

    梁直望着他仓皇而去的背影,乐不可支,伏在柜台之上,笑得起不了身。苏瑾微微摇头,这林家母子真真是两个极端,林****那样的性子,怎的养出这样的儿子来?

    也跟着笑了一回,不多时,苏士贞和梁富贵回来。苏瑾奔进院中问“爹爹,粮食可置得了?”

    苏士贞笑呵呵地点头“嗯,置得了。今年山东地界粮食丰产,卖粮地农户多,我和你梁二叔在粮市上收得一百多石地豆子,余下的银子,叫你常叔叔这两日再收些。”

    苏瑾算了算,这趟去杭州,行船要月余,便和苏士贞道“爹爹,不妨我们趁此机会,先给杨大哥运去些鞋子,叫他卖卖试试?河水解冻开船便到明年二月了,若好卖,咱们过了年,便加紧做,岂不省了时间?”

    苏士贞点头“我已到坊子里与张荀说过了,叫他清点个数目。”

    梁富贵此次外出贩货,挣得银子亦得不少,再往前便是置冬衣,冬衣贵些,会比夏日更有赚头。便与苏士贞商议着,等过了明日再去当铺里打些旧棉衣、旧棉被来,早早在家晾晒好,有要换里换面子的,叫常氏在家趁空将手工做了。

    苏士贞见他做这营生甚是起劲儿,便点头应下“也好,反正家中坊子里有那些****,常妈妈忙不过来,叫她们搭手便是”

    夕阳如血,光线撒金,远远近近地炊烟升起,苏瑾心头舒畅,十六岁的生辰,貌似还不错

    关于本文的地理背景介绍:

    归宁府实是化名,本文的地理背景在历史上真实的地名是山东临清市。在晚明时期,临清城比现今更繁华,考据其人口百万众。有感兴趣的亲,可以找些史料看看。但如今的临清已没有了当年的风采,一如现今的开封失去宋时的繁华。

    因担心写不出那已消失的繁华,所以采用了化名。

    ***一文中多处有临清商业的描写,据考证***的地理背景正是临清城。但它是因运河起,又因运河而末落。其繁华大约持续到清乾隆时期。

    在利玛窦札记的第四卷第四章里,利玛窦对临清有这样的评价:“临清是一个大城市,很少有别的城市在商业上超过它。不仅本省的货物,而且还有大量来自全国的货物,都在这里买卖,因而经常有大量旅客经过这里。”[12]

    另,关于晚明社会的生活水平,网络上有诸多论文,大家可以搜一下。还有当时外国人所写的利玛窦札记和朝鲜人崔溥所著的漂海录。就我所能找到的史料来看,晚明社会即万历朝时期,明朝百姓的生活水平普遍较高的。远远高于“康熙盛世”“乾隆盛世”

    明朝末落的原因,现今学者说法不一。但有一点是大家公认的,即“万历三大征”耗空国库,万历之后,至天启年间“魏客”乱政,致使大批士子惨死,国家人才调零。

    但更重要的应该是天灾的说话,即明末遭遇“小冰河期”:明朝所遭遇的“小冰河期”的冬天非常寒冷,尤其是末期的1580-1644是最为寒冷的,在一千年里是最冷的,在一万年里也是第二位的,在一百万年里也能排进6-7位,是相当寒冷的,可以说人类进入文明时期以来,这是最寒冷的时期。

    因为天灾,翻开明史崇祯卷,遍目皆是:“是岁,山东饥,河南亦饥”“米价踊贵”“畜禽皆冻死”“人相食”等语。惨不忍睹。

    因而本文采用了架空,很理想化的设定为万历首辅张居正多活了十年,让万历朝的繁盛一直延续(张居正此人现今学者也是褒贬不一,据说很贪,抄其家所得财产不下严嵩。但这并不能否定他对“万历中兴”所起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