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甲胄之坚

苍莽山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so,最快更新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最新章节!

    这个时代对于人员的远程攻击武器无外乎弓和弩。

    目前,赵昺的火绳枪不管是在射程上还是威力上,都已经达到了火绳枪的顶峰,无法再突破。

    想要有所突破只能研制下一代的火器,也就是燧发枪,再进一步无非就是膛线技术。

    火枪要想有本质的进步,除非把火帽搞出来。

    火绳枪的精度不够,同样的道理弓箭的精度就一定很准么?

    弓弩其实和火绳枪一样,都是靠着集群射击,密集打击。

    而赵昺的火绳枪至少有两个无比巨大的优势。

    节约体力,训练快捷。

    当弓箭手无力拉开弓弩的时候,而赵昺的火枪手能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射击,只要有弹药,只要不是恶劣天气。

    对射?

    赵昺求之不得。

    无论是射程还是节约体力方面,火器碾压弓箭。

    这是武器层面的优势。

    但在将领的配置方面,赵昺则远远弱于忽必烈。

    哪一个王朝兴起的时候,不是名将如林?

    鞑子也不例外。

    阿里海牙或许还不算什么,但伯颜、阿术、相威、李庭这些统帅的名头一个比一个响亮。

    伯颜号称统兵二十万如统一人。

    阿术出身名门,速不台之孙,都元帅兀良合台之子。

    相威的祖辈、父辈也都是跟随铁木真的老人。

    金人李庭更是参加过“樊城之战”,因作战勇猛而被赐号“拔都儿”,即勇士的意思。

    这几名统帅,最弱的估计就是李庭了。

    赵昺这边的高级将领虽然忠诚可靠,但能拿得出手的名将少之甚少。

    想到这些,赵昺脑瓜子嗡嗡地响。

    如果敌人弓箭手或者骑兵,不顾伤亡冲上来抛射的话,密集的箭雨也是要给宋军造成不小的伤亡。

    在冷兵器时代,弓箭是最可怕的致命武器。

    先不说弓箭的威力,就算是没有射中要害,如何拔出箭矢以及随之而来后期的治疗都是困难重重。

    历史上多少无名小卒甚至名扬天下的名将并没有战死疆场,反而因为箭伤感染不治身亡。

    无他,缺医少药,在这个时代一旦负伤,能存活下来全靠天意。

    如何防御敌军密集抛射的箭雨,这是交战双方都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防御的办法无非就是盾牌。

    盾牌的形状也是千奇百怪,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大部分的盾牌只能防御身体的一部分,而最前面的大盾则主要用来在阵型最前方组成防御的。

    战场上并不是每个士兵都有盾牌的,至少赵昺的火枪兵是绝对没有盾牌的。

    一旦开战,伤亡不可避免。

    打仗可不是像古装电视剧那样,人挨人,兵挨着兵。

    电视剧是为了视觉效果,

    冷兵器时代,士卒之间的间隔也是要有一米半以上的距离。

    而到了后世,人员的间隔至少要达到三米,甚至要求一发小型迫击炮不能同时击中三人为限。

    站的人挨人,除了找死还能找谁?

    如果人挨人,士卒手里的刀剑、长矛还怎么挥舞?

    即便是弓箭手之间那也是有间隔的。

    赵昺的火枪兵虽然稍微密集一些,但也不可能做到人挨人,否则怎么转身?又或者火绳点燃了其他人的火药。

    ……

    两宋三百余年,一直处于和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对峙的状态。

    甲胄制作技术因此有了很大提高。

    宋朝铠甲一般分为金装甲、连锁甲、锁子甲等。

    一般士卒多用棉甲或者纸甲。

    赵昺之所以不用这些种类繁多的铠甲,并不是因为它们防护能力不行。

    有了优质钢铁,铠甲的防护力将更强,重量也会降低很多,也能极大地节约士卒们的体力。

    这类铠甲工艺复杂,制作起来太过繁琐,需要无数的人力,一针一线,旷日持久的生产、修复。

    赵昺最缺的就是时间,时间!

    纸甲也就是用纸做的铠甲,这种铠甲最大的优势是重量轻,韧性高。

    纸甲也是宋、明两朝军队的标准甲式之一,宋朝军队曾有过一口气定制过三万套的记录。

    甚至还有过有用一百套铁甲换五十套纸甲的记载。

    纸甲对弓箭的防御也非常突出,南方水兵最喜欢用这种铠甲。

    纸甲最早出现在唐朝,一直到清末仍在使用。后世在贵州青杠坝出土了一件清代咸、同年间的纸甲实物。

    一套套包裹全身的甲胄被制造出来,这种铠甲是赵昺按照后世西方着名的“大白铠甲”设计出来的。

    “大白铠甲”出现于十四世纪末到十五世纪初的西方。

    全套打磨成白色,可以降低闷热感,故而称为“大白铠甲”。

    这种从头到脚包裹的严严实实的板甲,目前已经制造出来五千余套。

    目前每个军就可以分得一千多套。

    赵昺准备用这种板甲给每个军组建一支重装步军,作为突击部队使用。

    海军则不适合使用这种铠甲,开玩笑,一旦落水之后,穿铁甲死的更快。

    海军采用的是飞碟盔配合普通板甲,分上下两部分,下部覆盖膝盖略下。

    赵昺本打算给海军装备最适合水战的藤甲,但藤甲制作不易,需要数年时间。

    藤甲的制作需要先把藤条入水浸泡半月,然后晾晒数日,等到完全干透之后以油浸一年再取出来晒干,最后涂以桐油编制而成。

    光入油浸泡都要一年之久,赵昺是没有那个时间的。

    华夏着名的飞碟盔,这种头盔类似于斗笠,在头盔上有一圈斗笠一般的檐边,可以有效遮挡颈部、五官以及肩膀的一部分。

    这种伸出来十几厘米长的“帽檐”,对于从天而降的弓箭抛射有着极好的防护作用。

    作为大宋最重要的制造局所在地,也是大宋最高机密所在地的昌江,已经被陈吊眼手下的辅兵们围的的水泄不通,飞鸟难入。

    至于说陈吊眼的第三军,都正在抓紧时间刻苦训练,把守道路的活可不能交给他们。

    通往昌江的大路小道上,兵丁、衙役、锦衣卫层层把守。

    除了从各地运送用于制作硝石的原料,也就是运送粪水车辆人员,一概不得进入。

    即便是这类人员,也是在锦衣卫的密切监视下,运送完毕即刻返回,不得逗留更不能随意走动。

    整个昌江所有的人,不管男女老少都被调动起来。

    数万人之众,不用耕种,不用打鱼,所有的吃喝用度都有朝廷负责,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件,那就是开足马力生产兵器装备。

    整个昌江制造局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只为了即将爆发的战争做最后的准备。

    “哈哈,老赵,你那玩意真是好用的很呢!”李有钱笑呵呵,对赵有礼说道。

    “滚蛋,你特娘的会不会说人话!那叫水利冲压机。”赵有礼一瞪眼,骂道。